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波 《教育探索》2009,(2):137-138
美国在推进高校和社区的融合发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体现在:建立在法律和政府基础上的公共支持系统、联结学校和社区的基金会模式、高校融合计划、人员全面参与体系以及多元化合作形式等.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我国高校与社区教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应着力构建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员参与机制,推动区域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融合,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社区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2020,(1):30-34
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的深入互动和充分联结,藉以促进社区整体发展,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社区教育的价值追求。社区教育应当秉持面向社区、立足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拓展社区教育学习空间,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多维设置社区教育课程体系,采取"走出去"的社区教育学习形式,增强社区领导能量。  相似文献   

4.
黄欣 《职教论坛》2014,(6):44-48
学校与社区实现互动是教育资源整合,架构终身教育体系"立交桥"的重要路径之一。从立法保障的视角进行探讨,可以更有效地起到促进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重要作用。通过考察我国学校与社区互动法律保障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立法经验,就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困难,提出必须从明确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立法制度、建立反馈监督与追责机制等举措,来建构学校与社区互动法律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力资源,既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客体,又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对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校园环境资源包括办学的硬件设施与辅助性教学设施。它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更应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资源。课程是教育的主体资源。课程化了的资源将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成长发生重要影响。社区富含人力、物力、信息力资源。要在现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家庭、社区与学校的互动机制,积极建设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教育由政府主导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居民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与区域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欠缺等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美国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通融合模式、合作经营模式、网络经营模式、联盟经营模式,无疑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地方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服务社区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由地方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开展和探索社区培训方面具有先天合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教育化与学校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教育化是社会和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社会教育化赋予学校教育新的内涵与外延,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教育化提供示范和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使社会教育化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实现共生与连动,必须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大教育观,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学校内部系统的改革,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学校与社区的教育互通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文明社区的内在要求,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潜力则是推进社区教育的关键点所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应坚持整合性、因地制宜、互惠互利、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制定社区教育资源开发规划、构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体系、完善社区教育资源网络、推进社区无形教育资源开发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文明社区的内在要求,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潜力则是推进社区教育的关键点所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应坚持整合性、因地制宜、互惠互利、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制定社区教育资源开发规划、构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体系、完善社区教育资源网络、推进社区无形教育资源开发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立足基层居民需求和终身教育理念,始终践行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聚焦教育社会学研究视域,基于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解析社区教育公平三大问题: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失衡、社区教育服务范围限定、社区教育主体参与欠缺,进而提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差异原则,助推社区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普渡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充分体现了大学教育与社区教育之融合。从这些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实现大学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采取有效的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解读家庭教育的现代内涵,以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内容,培养良好个性与健康人格为核心,开展多维家庭教育。新时代家庭教育特性为:教育资源无时空界限与多样性;教育方式融合自我教育与终生教育;教育过程注重互动与尊重;教育地位趋向国家战略性;教育理念是面向未来、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助推“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合作共育机制形成;实现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中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延伸移动数据方式,构建信息互动与协同教育资源整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平台(网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赴日留学的考察,对日本“学社融合”的特点、实施意义和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学社融合”是学校和社区所结成的新教育系统,“学社融合”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同步实现,“学社融合”期待第三方组织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指出,日本“学社融合”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互动机制的建立,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可操作性,促进了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为了实现“学社融合”,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之间需要实现公有性及协作性,并且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间建立弹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毛伟霞 《考试周刊》2009,(13):179-181
本文首先论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对社区、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其次就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建构一个学校—社区—家庭协调互动的全方位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濮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现状,总结现存的问题:濮阳市目前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管理不完善。开放后的安全没有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社区体育管理不到位,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匮乏;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互动过程中缺乏联系的组织管理机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首先,应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它是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保障;再次,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成立俱乐部等形式。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最后,推动学校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素质,助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教育形式和组成部分,其在教育宗旨、教育性质、教育形式、教育目的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推进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是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刍议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教育创新和建模的需要出发,用模式的理论审视社区教育的科学运作与科学思维。不难看出,社区教育是全纳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区双向发展的互动互利模式,能使教育资源在重组建模过程中功能放大,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地方高校教育资源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体系,对提升教育质量有着很大益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探讨两种教育形式有效的融合机制,可以使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