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当前中国高校改革的热门话题,是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方向。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涉及教育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职称绩效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政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需要解决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前沿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应用技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是身处于学术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中间转型类高校",具备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但在科研领域却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本文重点讨论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科研能力的建设,确保其迅速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讨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实践,提出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和青年教师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出发点,从师资目前的现状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的机制建设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简凌 《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82-283
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形式上和内涵上真正实现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较为理想的转型模式。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转型发展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本文以新余学院为例,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重要作用及本校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需要向内涵式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通过把转型发展思想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推进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程等措施向内涵式转型发展。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学科设置、招生政策等方面给予地方本科高校更多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高校要向应用技术大学成功转型,课程和教学作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和关键,首当其冲要做相应的改革。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现状,探索适合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为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晓湘 《现代情报》2012,32(12):61-64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及其区域联盟坚持共知、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推动了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进程,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数字资源的整体建设、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特色化建设,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同步发展的战略转型。新建本科院校仍需进一步构建基于用户的数字资源集成化服务体系,对接重点学科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立"拥有"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数字资源馆藏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4)
在国内外本科教育逐步转型发展的今天,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作为民办高校,顺应国家教育改革需要,应该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大力支持下,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协同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实战——四实"平台,正是结合当前转型要求,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而探索出的人才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研究是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基本点,结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和转型的内涵,本文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定位应是有所侧重的多科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取向应是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策略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应是完善基层学术组织、优化内部管理体制,从而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向现代大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程松林 《科教文汇》2014,(31):184-185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研究是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基本点,结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和转型的内涵,本文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定位应是有所侧重的多科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取向应是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策略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应是完善基层学术组织、优化内部管理体制,从而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向现代大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共同体,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力量。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当前时代形势、任务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讨了基于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框架结构和建设措施。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了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与研究性大学科研型教师队伍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型教师队伍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存的实际问题出发,从目前的教师结构、"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培养模式、激励措施、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工科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托,讨论大学英语行业化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及其所带来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8)
近几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异军突起,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建本科院校若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从多个方面实现应用转型。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模拟电子线路这一具体课程为例,探讨切实可行的转型改革措施,以此来为日后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邱毅 《科教文汇》2010,(4):199-200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全国各大企业就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原本就紧张的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而对于处在就业弱势的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时期,各方面的基础和条件都比较薄弱,亟待提高,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段差距,这些都造成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得不好,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就业工作进行粗浅的思考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邱光洪  华业庆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18-218,220
就我国而言,在各大院校中地方院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这些地方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将教学作为学校的重点,对于科唧瞰术创新方面所下的功夫较少,因此学校的创新技能相对较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科学技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地方院校有必要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与转型发展。本文将对地方院校创新团队建设与转型发展进行探究分析,通过了解地方院校在创新团队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创新型的建设方式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地方性院校的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这则消息直接表明的企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教育出来的学生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同时又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大批量的本科院校改革后,会给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直接对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冲击。关于如何在改革中生存,是我们值得探究的。  相似文献   

19.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顺利转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是由教师观念落后、教师引进单一、学校忽视培训、教师评价体系失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先导,多形式引智是前提,加强校本培训是根本,完善评价指标是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一批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建设时间短,同时面临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因此,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