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性4个方面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作为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此过程中选取安徽、陕西、广东等7个省市与江苏省进行对比,明确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AHP-BP的评价体系可行,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可持续发展发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评判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但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实证分析、指标权重单一,因此,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涵盖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效竞争、风险控制5个维度的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区域资源禀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模型分别对不同地区设立组合权重,利用其2011—2020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改进模糊综合分析法综合评价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结果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河北综合水平增速最快,北京综合水平虽仍在稳步上升但增速较慢,天津的综合水平则不容乐观;(2)污染排放和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3)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在5个维度的占比呈现协调融合态势,其中数字经济占比逐步扩大、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可见河北和北京应更关注风险控制,而天津则应在高效竞争方面增强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能效。根据研究结论,对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发挥地区引领作用、促进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江苏省各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城市的实际竞争力水平,引进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江苏省的十三个城市中,发达城市之间区域竞争力的差距相对较小,并且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由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的竞争力水平差异很大,南北地区经济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苏南和苏北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当前要提升江苏省整体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缩小南北两地差距,要坚持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区域分类指导方针,并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提出了由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5个大类15项具体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基于该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于与宁波具有可比性的副省级城市、长三角城市和全国大中城市中的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文章构建了一个绿色施工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出绿色施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通过熵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出评价模型,并对某建筑工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绿色施工水平评价。结果显示:该建筑工程的施工绿色等级评定为“良”,此评价结果与第三方实际检测报告基本一致,评价模式的科学合理性也由此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10个评价指标数据值进行了分析。由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规模因子、民生因子、发展因子,算出综合得分,最终得出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过Q型聚类,把长三角26个城市聚为四类,分别是经济高等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初等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共进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资源科学》2009,31(2):278-287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减量化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但其后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②江苏省资源化指标起点最低,但上升速度最快,到最后甚至达到I级水平,即可循环级别,且仍有上升的趋势;③江苏省无害化指标基本呈抛物线增长趋势,且在后半期也基本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④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增长趋势,在本研究时间段的后半期达到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前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后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⑤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参差不齐,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生产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置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本项研究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绿色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全新的增长理念,自提出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经济增长、机会平等、成果共享以及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建立绿色包容性增长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FA)计算因子综合得分来测度2001—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包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中国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资源环境状况在整体上不断改善;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在低层次剧烈波动中缓慢回归,但远低于期初水平;经济增长以2007年为界明显分割,前期稳步上升,后期迅速回落;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包容性在整个期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期间内部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此外,发现机会平等与绿色因子对绿色包容性增长边际贡献最大,从侧面论证了将GDP总量与增速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衡量指标存在导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对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5.0软件,选取19个原始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地区间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虽然湖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地区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对14个地州市进行发展层次的划分,明确各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为促进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减量化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但其后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②江苏省资源化指标起点最低,但上升速度最快,到最后甚至达到Ⅰ级水平,即可循环级别,且仍有上升的趋势;③江苏省无害化指标基本呈抛物线增长趋势,且在后半期也基本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④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增长趋势,在本研究时间段的后半期达到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前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后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⑤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参差不齐,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生产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置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本项研究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7):94-98
基于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理念,从经济、绿色和运作三个方面建立钢铁行业绿色经济效益评价体系,选取宝山钢铁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突变级数法为手段,对其2013~2017年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5年间整体绩效呈波动趋势,但总体绩效维持较好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绿色经济新形态的视角出发,综合选取合理的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以“一带一路”重点省份2006-2016年的数据为依据,利用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绿色经济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据此对各省份及区域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识别,研究表明:西部和东北部分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它省份,但区域间差距在缩小,城市化率等指标对效率值存在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区域发展和提高绿色经济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宇杰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2,34(5):889-895
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两者的时间变化和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致表现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从空间特征看,江苏省各个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同时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绿色化是指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社会拥有绿色福利、生态提供绿色财富和政府实现绿色治理的动态化过程。基于2008—2017年福建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统计数据,建立改进的熵值法模型对闽贵赣三省的绿色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选取影响因素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绿色化水平按福建—江西—贵州的顺序递减,在时间上,闽贵赣的绿色化水平逐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环保治理投入对绿色化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资源消耗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城市化和教育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升区域绿色化水平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化建设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调环保与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深化区域间合作、推进绿色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提出,绿色发展其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二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评价和环境发展评价以及两者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文章以天津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数据为例进行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评价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起点,又是发展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目前关于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多.本文以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为背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探讨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对其他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化产业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显然,需要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来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当前更应该着力促进二者发展升级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0.
引入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技术创新全过程,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符合资源型区域特征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1个主要资源型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型省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特点,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特色发展,重点突破;资源型区域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