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一旭 《科教文汇》2024,(2):144-147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创新环境的优化,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及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双创”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双创”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确立“双创”视角下高职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与途径,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师资、考核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更新人才培养思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力量、优化教育环境,推动“双创”视角下高职教育的有效改革,培养出专业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高校双创教育实现"精准化供给"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分析了地方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总结了高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精准化供给"的机制与路径,以便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毅  双羽 《科教文汇》2020,(12):62-63
“双创”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内和国际地位、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创业发展及普通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符合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群众型”与“精英型”两个层次的“双创”活动、坚持研究型与应用型并重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娟茹 《科技与管理》2005,7(4):148-15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程和特征,在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时下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抓手,对双创教育效率进行研究可有效指导双创教育发展。基于陕西省16所高校的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高校双创教育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环境变量会对高校双创教育效率值产生影响,导致高校双创教育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由0.839下降到0.821,总体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均值由0.920上升到0.961,规模效率均值由0.910下降至0.850,各大高校的相关得分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变量会影响双创教育效率;(2)陕西高校双创教育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陕西省高校双创教育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最后将16所样本高校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提出不同的改进方向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合作教育模式的类型和实施情况,就我国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以及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教育活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出现大学生双创观念意识不强;指导培训系统不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多重问题。突破这些困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协力配合,拟从营造良好的双创教育氛围;增强双创教育实践性以及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等方面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为切入点,立足于地方高校,从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等角度分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一多、两跨、三确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双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双创型人才,高校不断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政教学改革也在改革之列。由此本文试图在高素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下,从双创教育和思政教学的交互融合中,探究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新需求,通过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互动系统,优化专创融合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开发智慧化双创教育平台等,设计实施“开放创新、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双创育人平台,有效解决高校双创教育对外开放度不足、专创融合度不够、智慧化效能不够高等问题,提升大学生“敢闯会创”能力与素养。研究结果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高校积极利用自身人才与科技优势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在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下,科技管理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高。文章通过对产学研模式下高校科技管理的现状、优势、弊端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创新高校科技管理的途径,以期为高校科技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先进理论创新是高校主要的职能,充分发挥高校在这几个职能中的效率直接关系着高校社会作用价值的体现。信息链理论是分析和构建组织协同机制的有效指导工具,通过引入组织论中的信息链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基于信息链理论的3种基本结构形式分析并构建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网状信息链结构、集成信息链结构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对3种基本产学研模式从理论上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天津某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运作模式的实证情况,得出基于实证的集成信息链式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是较优化的结论,为我国高等学校进行产学研模式科研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教学当中,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本文以"高校双创教育中辅导员引导作用的重要性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在针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的问题,以良好的方式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凸显高校双创教育当中辅导员所具有引导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许海琴 《百科知识》2021,(21):73-74
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颁布和实施多项措施用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双创视角下,我国高等院校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尤为重要.利用大学生生活阵地提供开放、有特色的创业平台,优化大学生书院创业环境,提升学校创业氛围,协同共建创业型大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现阶段,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高校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面对这一形势,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压力。针对这一点,我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双创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前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减少创新创业过程中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这样既改善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对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然后对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必须在有效的模式下才能真正发挥推动创新的作用.本文以地处苏北的宿迁学院为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困境,并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产学研联盟运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优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双创的生力军,各级政府先后发布相关政策,要求高校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以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载体建设为例,分析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营模式及服务体系,为高校双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QFD是基于顾客需求的结构化产品开发方法,将其引入大学教学设计中,通过在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证明QFD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需求分析和质量屋的转换,教学需求被转换为教学策略,在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实现教学需求和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为民族高校双创教育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传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非遗传承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并从目标培养、平台搭建、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其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产学研模式在高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背景下,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模式的路径,指出了产学研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