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将2008-2012年期间书评学研究的84篇期刊文章,按照书评理论、书评文化、书评与图书馆工作、书评与编辑出版工作四个类别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国际最新动态,我馆采用word2000以中外文资料编辑书评的策略。即对中外文图书、期刊及其所载文献中学术水平、理论水平较高、对研究、开发管理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进行评述,形成书评电子文档,供读者检索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用Word2000编辑书评的技巧。1 翻译功能的利用在编辑书评中经常遇到外文,Word2000中文版提供了翻译功能,可以实现英汉、汉英的实时翻译,方便灵活。在文档中选中一个单词、词组或汉语字句,然后按Alt+shift+F7,就会在屏幕上出现“简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系统梳理我国图书馆书评研究情况,从理论上推动书评本体性深入研究,从实践上推动图书馆的书评工作实践,将书评的三个层面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方法/过程] 以CNKI全文数据库2000-2014年图书馆界书评或书评工作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发展进行阶段性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图书馆书评相关研究在这15年间,经历了初始期、深入期、稳定期三个较显著的发展阶段,显示出整体研究低迷、本土研究占主流、鲜明的主题性模块式研究范式、凸显时代性与便捷性等特征,同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因素。从提高研究数量与质量、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高理论与实证研究比重、开发新的主题性研究模块、关注与书评工作相关的隐性环节与问题等方面提出加强图书馆书评相关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评论就是对别人的言语和论著进行批评.书评是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书评是书评的一种形式,H-Net Revjew(网上书评)是H-Net上最重要的一种电子书评.本文重点研究了H-Net Review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纸质书评的联系及区别,这对我国的书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图书馆之恋》7篇书评的作者、作者单位、书评的刊源性质和文章主要观点提炼的基础上,重点从现代书评学的视角,分析和讨论了这些高质量书评的文体类型、标题艺术、开头和结尾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挖掘《图书馆之恋》的文化意蕴,又有助于对现代书评学独立的学术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书评定义研究在工具书收录程度,研究深度、广度,中外对比研究以及新兴网络书评内涵研究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但“书评”作为书评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整理、分析,综述我国学者对书评界定义的各种观点,并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书评研究的意义吴平书评经过20、30年代兴盛和80年代的发展,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不仅拥有了丰富的书评实践,而且也涉及到理论领域,对有关书评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各抒己见。有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书评、分析书评,有的也试图构架书评学的框架。尽管...  相似文献   

8.
袁桐 《编辑之友》2018,(4):39-43
长期以来,中国书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或中观视野,缺乏宏观视野的体系性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书评现状的考察,提出中国书评体系的构建设想,描述出中国书评体系应当具备的各项要素.今天的中国书评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中国书评体系的建立,试图以理论建构的方式推动中国书评实践不断走向发达与成熟.  相似文献   

9.
杨涛 《编辑之友》1992,(4):42-44,77
80年代中,随着改革开放引出中国出版发行活动的多样化,针对出版失控、读者读书缺乏引导等现象,一些富有经验的文化工作者,及时敏锐地提出了加强图书评论工作的建议。宣传、文化、出版领导部门遵照这种建议加强了图书评论的组织与建设工作。1990年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书评研讨会,把书评理论的研究提上议事日程。综观我国近年来的书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草根书评"的释义和兴起原因,分析其种类形式和对读者的引导情况,与常规书评进行优劣势比较,点明"草根书评"是书评文化新兴的、重要的组成,应与常规书评互为补充,共同推进书业发展和提升国民阅读.  相似文献   

11.
微书评探析     
微书评是网络时代基于微博平台的书评文体形式,是传统书评的重要补充.文章通过大量实例,参阅相关资料文献,分析微书评相较于传统书评的独特优势,以及微书评在引领大众阅读、缩短文化产品受方与供方距离等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出版交流》2001,(1):29-29
谢清风同志在《出版广场》 2000· 4撰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实现书评的使命。文章认为:  首先,书评应该独立。书评应独立于出版单位。出版单位需要书评宣传和评判其出版物,从而宣传和评判它本身,书评的存在必须以出版单位的出版物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评和出版单位息息相关。但是,书评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出版单位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要求书评依附于自身,为其利用。如果这样,对书评和出版单位都没有任何好处。目前,许多书评是出版单位组织撰写的,或者是书评者为了与出版单位实现某种利益而…  相似文献   

13.
除出版商、图书馆等对书评的重视,读者对书评的信任,庞大的书评队伍,完善的检索体系等外,美国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书评媒介亦颇引人注目。而在这个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组成的媒介体系中,书评报纸和书评杂志的历史尤为悠久,亦尤为书评研究者们所重视。一、美国书评报刊的历史沿革从范围、性质的演变来看,美国书评报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15年~1871年,杂志书评栏的开辟1815年,《北美评论》在美国创刊,它以每期两栏的篇幅刊登书评,从而揭开了美国书评报刊建  相似文献   

14.
书评作为揭示报道文献的方式,它涉及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部门、出版界、读书界等各个层面。如果对书评的认识只局限于部门目的的工具,而不是从宏观上加以研究,势必影响书评的发展和利用。本文把书评纳入文献信息学范畴,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从文献信息学的视野去探寻书评的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评二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杰 《出版科学》2002,1(Z1):23-27
20年来,中国书评事业经历了复苏、发展和初见繁荣三个阶段,从有评无论发展到形成独立的书评学.1985年是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书评,队伍和阵地逐渐扩大,书评数量增多,书评和读书活动相互结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邢剑飞 《出版参考》2021,(11):63-65
书评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好的书评读起来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行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写好书评,避免生硬、枯燥、平铺直叙,同样对图书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文章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撰写书评的工作,认为其具有推广图书阅读、增加图书阅读价值、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等三方面的意义。其次,文章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该项工作为例进行探索与实践,认为此类书评具有广泛的学科内容、共同的文化心理、自由的表现形式、真实的阅读情感。最后,文章还对书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究借用众包模式汇集读者智慧,建设高校图书馆书评资源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方法/过程]结合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围绕3个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调查:①用户对网络及本地书评资源的使用及看法;②激励措施及校园社交关系对用户参与书评建设意愿的影响;③怎样的激励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结果/结论]论证本地图书馆书评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书评系统中用户群培育及书评资源积累策略,对完善书评系统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伍杰 《出版科学》2002,(3):23-27
20年来,中国书评事业经历了复苏、发展和初见繁荣三个阶段,从有评无论发展到形成独立的书评学。1985年是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书评,队伍和阵地逐渐扩大,书评数量增多,书评和读书活动相互结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书评应成为图书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书评的生命在于随变而适,根据图书生产和图书传播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书评品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图书的控制。在图书生产领域提出了“版前书评”概念,讨论了其实施生产控制的具体步骤。在图书流通领域,提出了针对图书的纵向流通和横向流通的不同书评类型,并提出通过浓缩性书评以颠覆“选者”的先入之见,直接面向个体读者,真正实现书评的图书控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