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王成为百灵庙自治运动领袖的原因有:一则德王个人素质高,多才多艺,思想上趋新入时,且政治野心大,个人魅力十足;二则注重扩大个人军事实力,注重外交影响;三则打着复兴民族的旗号,深得蒙古知识青年的支持;四则尊礼班禅,以此号令蒙古王公,支持百灵庙自治运动。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游九华山,遍览九华之胜,与九华山儒、释、道三家人士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阳明的九华之游不仅在当地接受了以李呈祥、柯乔为代表的一批弟子,还随处题赠,留下诗歌62首;阳明弟子满足了阳明于九华山兴建书院的愿望,建立了阳明书院,并在其周围自构精舍,相互研习阳明良知之学,形成了九华山儒学兴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对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见解作一讨论,阳明的思想发端常起因于对朱子学的怀疑,朱子以《大学》作为学问的建构,视格物为穷理,故为知;诚意为行,故以《大学》的知至而后意诚而言,先知后行.而阳明不同意,进而主张知行合一,吾人从其《答顾东桥书》里书信之往返,对于其中的知行问题,再做一番检讨,见孰是孰非.其中的主要问题点包括,《中庸》的“博学、审问”等之语,该属知还是属行.及先秦儒者对于知识上的学习,是否重视之,是第一义还是第二义?进而,吾人谈四书中的原意,到底知与行之间的问题,朱子与阳明,谁人能合于原意.又阳明、朱子对知行的见解,能有相合之处吗?本文对此,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弘扬<墨经>的科学精神,即"巧传则求其故"的理论意识,"所若而然"的方法思想和"摹略万物之然"的认知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水平,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拟以日本幕末维新期尤其以山田方谷为代表的保幕派或协幕派阳明学者为重点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同一时期日本阳明学基本特质的概述与阐释.在所叙述的几大特质中,有的应当属于整个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时代共同性的特质,如“王朱并举、以王为重”和“文武并举、以文为重”等;有的则主要属于部分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政治立场性的特质,如“道术并举、以道为重”和“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等.这些特质虽皆与中国阳明学有联系,但其日本化现象却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7.
王龙溪和王阳明之间的学术关系是研究阳明学整个运动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考察可以有助于深化对阳明学发展的认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龙溪之于阳明有两重关系,即本体良知上的相应和功夫理论上的脱离。对于以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来说。相对于本体上的相契,功夫理论上的偏离无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龙溪在功夫理论上对阳明实地用功的脱离。客观上导致了阳明后学末流脱儒入禅的思想局面,成为后世思想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应用MODIS 250m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中国华北地区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Parzen窗、CART决策树、BP神经网络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等5种分类方法进行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制图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Parzen窗法分类性能最优,CART和BP其次,Fuzzy ARTMAP表现较差.(2)CART决策树具有较好鲁棒性,但缺点是样本代价较大;BP神经网络分类器能达到较高精度,但缺点是需较高质量的样本、网络结构参数难以确定,造成其稳健性较差;FuzzyARTMAP则未能表现出理想结果.(3)训练样本数量差异造成: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差异值低于5%;Parzen窗法和Fuzzy ARTMAP差异为5%~10%;CART和BP差异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是现代民事立法的趋势,这是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民法的形式正义阶段产生了私权至上、主体地位平等、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等原则,在法学思想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概念法学;而实质正义表现为对民事主体权利和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的限制,并且强调民事主体的社会责任,在法学思想界盛行自由法运动.我国的民事和经济立法对上述趋势的成果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和借鉴,了解其内容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相关法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阳明的文录、公移、告喻、奏折、诗文中,有诸多乡治思想。阳明在庐陵、南赣、汀漳、上杭、丰和、崇义、思田等地平定叛乱、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办书院社学、实行保甲制度、制定乡规乡约、推行土官自治、疏通盐法、设立县治等都是其乡治思想的体现,表现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德法兼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