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当时经历中国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因此,他的外交活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李鸿章的外交活动是在中国国力孱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要么是在战败以后,要么是在强敌武力威胁下进行的。所以,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价不应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2.
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基于来自海上的威胁不断加深,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渐渐形成.总体上看,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国防建设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具体的海防建设内容,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从各个方面保障这一海防建设的实施,它的失败,一方面有李鸿章个人的原因,同时也有外在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他去世以后,甚至是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一直给他带着"卖国贼"这样一顶帽子。现如今,我们追求实事求是,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需要基于事实和当时的时代条件,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笔者看来,以"卖国贼"来评判李鸿章,实在是有失偏颇。本文就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的表现,试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早期尝试,作为对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严重阻碍,政治制度的衰朽没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排斥,西方列强的百般破坏,以及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属性。今天,我们以史为鉴,反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得失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先后在洋务运动时期和清末新政时期掀起两次留学高潮,这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从19世纪末起步到20世纪初深入的两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史实,批判了李鸿章的不助越抗法、唯武器论、乞和为旨、乘胜即收等妥协投降主张和策略,进而指出:李鸿章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汉奸。  相似文献   

7.
由于李鸿章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有人评价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但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现代传媒在宣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正是通过报纸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文章主要从尘封已久的民国报刊史料入手,管窥当时李鸿章在人们眼中的功过是非,呈现李鸿章在民国报刊舆论中的不同形象,并探索这些不同形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李鸿章形象。  相似文献   

9.
王玉立 《职大学报》2013,(1):98-101,124
明治时期,日本人眼中的李鸿章纵使再有才华,不过是腐朽、破败清朝的代表而已。不过,明治时期,关于李鸿章的著作在日本地大量出现,说明了李鸿章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  相似文献   

10.
东至周氏家族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学界对周馥治理河工、协助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对周学熙创办实业、进行财政改革等活动及其思想进行了探讨,对周一良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的椎动力量与历史地位,提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人物。他与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前的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均有关系。他在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二十五年中所从事的对外交涉事务更是他一生中主要活动的一部分。在中法战争中,曾经负责过具体对法交涉的李鸿章的思想和活动如何,他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怎样,很自然地成为研究中法战争中必须涉及的问题。多年以来,有关中法战争史的论著一般多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李鸿章参与了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谈判,签订了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而是“汉奸”,“卖国贼”,其实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表现,无疑也显现出其忠君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的评价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对洋务运动本身的评价,也涉及如何解释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的问题,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对洋务运动性质和作用的评价。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分歧较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终于走向了它的最后一个纪元。即使经历了19世纪80年代洋务运动的勃兴,但"同治中兴"的幻影终于还是被甲午战争的惨败撕碎。历史既然彻底否定了清王朝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残破的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寻路的脚步从未停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引导中国人寻路的是一种还未被大众所熟知的新的世界观——进化论。本文通过对康有为与严复进化论思想的对比,探究进化论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拉萨尔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潮,其国家理论延续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具有抽象性、空想性、妥协性等特点。为了清除拉萨尔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错误影响,马克思分别从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实现途径、执政主体、革命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国家观的批判,对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是19世纪中叶的洋务理论家,近代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一个封建末世难得的人才。李鸿章曾称郭“服宫中外,历著勤劳……至其政绩学术,学绝可传”。郭精通洋务理论也是宣传洋务思想最积极的一人,为此而备受朝野的攻击。1875年,被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东至周氏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人才辈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本文以周馥为例,通过周馥协助李鸿章创办洋务民用企业,及任山东巡抚和两江总督期间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考察,探讨了东至周氏家族在发展近代实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洋务运动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以汉冶萍公司兴衰为中心的中国近代民族钢铁工业化探索的过程就是对外开放学习世界先进全球化与对内改造促进世界先进本土化以及结合本地特色努力推进中国重工业化的曲折发展过程。张之洞、盛宣怀及翁文灏等民族精英在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发展以及国有化进程中,对近代中国钢铁工业逐步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全盘接受、消化、创新、改良反思的阶段.佛教自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到19世纪中叶幕府崩溃,经历了早期的外在形式(造寺造佛)模仿阶段、日本化阶段、世俗化阶段、停滞发展阶段,深受日本的中国文化情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