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抓拍的一张照片。想请专家给指导指导。我是贵刊的读者,《新闻与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给广大读者提供这么丰盛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自己非常崇拜布列松大师,希望能像大师那样用相机记录下每个感人的画面。这张照片是我在法国食品节上抓拍的,出片后发现很不理想,自己也试着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1、拍摄角度稍右移,可能会更多的展现你亲的脸部,但就失去了与孩子的正面交流感,不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3.
谈抓拍     
抓拍,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近几年在我国摄影界开始大力提倡了。我作为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幸在刚拿照相机的时侯,就能够接触它,并在创作中对它作了一些赏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抓拍与生活的积累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摄影创作也不例外。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抓拍需不需要生活的积累呢?去年十月,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书市时,我拍了一张《冒雨赶书市》的照片,是在购书的人群中抓拍的。我记得当时自己反应很灵敏,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张《……啊……》是我在一个大型活动上抓拍的,由于节目还需要等一会上演.这些台下的小演员们神态各异.等待着自己出场,不是之处望专家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拍摄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这张照片(见图),曾多次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展现出来,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张照片比较有名,被摄影界称是一张“文献性”作品,它高悬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照片的画面向中外参观者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它出现在《革命战争摄影作品选集》等全国大型影集或影展中,因而传遍全国,走向世界。这张照片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老朋友对我“要求”:你在新闻摄影的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也有不少“经典”作品,能否对年纪轻的记者、通讯员、摄影爱好者介绍介绍,拍好作品有什么诀窍?我笑道:“理论上没有很好总结过,实践经验就是多拍、抓拍,抓身边发生的趣闻。”老朋友说:“在许多场合,我们摄影受限制,摄影记者身份特殊,领导活动跟着跑,天灾人祸到处拍。有些专业报刊讲的我们也学不了。你讲些共性的,好吗?”我说:“社会新闻人人都可能碰上,碰上了就可以抓拍。抓拍是要有机遇的,机遇对每个人都一样,不分记者或者摄影爱好者,都是公平的。身边的新闻,碰上了,抓拍到了,就可能是好作品。”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抓拍到的作品,我介绍抓拍这张照片的经历,你能悟出摄影采访的共性吗?1981年5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门前有几堆人围着。忽然,一个家伙慌慌张张地从人堆中挤出来,向对面的汝南街狂奔,紧接着许多青年人也向对面追了过去,还高呼:“捉牢伊! 捉牢伊!”我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立即挤进未散完的人群打听,原来是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案。受害者是位年迈的老人,因为强人狡猾,乘人不备,滑脚逃跑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有谋人钱财的败类,谁不义...  相似文献   

7.
战地掠影     
《新闻摄影实践百例》编辑同志叫我写一篇有关摄影的文章。本来我是个摄影爱好者,没有专门研究和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现仅从过去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照片中选出两张,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1941年底我们部队在苏北打顽固派韩德勤时,缴获了一台德国蔡斯拍16张的相机。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1994,(3)
以情动人─—《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拍摄经过1994年3月26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抓拍的题为《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的新闻照片,在我所在的宜宾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人们纷纷称赞这张照片柏得好,川报放在头版头条用得好。说照片主题鲜明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十一”在天安门广场抓拍的。热闹的广场,大人们都忙着拍照留念,两个孩子可能是玩累了,坐在地上还不安分,相互扮着鬼脸,乐在其中。周围的风景和来往的人群对他们来说仿佛都是透明的。希望专家给予点评。张江华河北廊坊这幅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又是个摄影爱好者,厂宣传部给我订了一份《新闻知识》,以作奖励。经过学习《新闻知识》,我产生了给贵刊投稿的念头。去年6月出差去杭州,在西湖公园里拍摄了一张彩色照片,照片冲印出来后,我吃不准往哪投好。我想贵刊是我的老师,不妨壮着胆子试试。将照片寄出后,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编辑您好!我是一名摄影初学者,这是我在天安门广场等待降旗仪式时抓拍的画面。当时降旗仪式还没开始,我发现两位大人驮着小孩挤在人群中,感觉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11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一张鲜血凝成的照片》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我这个搞了近10年文字的记者获此殊荣,真是莫大的喜悦.我所在的《宝鸡日报》为此发了消息,一时间.同事前来道贺,朋友前来道喜,大家都庆贺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说实话,我抓拍的歹徒抢劫乘客钱财的照片能获大奖,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说它预料之中.是因为它凝固了震惊全国的“3.12”事件的历史瞬间.说它预料之外.是因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技巧、用光等摄影技巧、照片制作显得很不理想,所以,它在《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1986年第3期“通讯员园地”专栏里发表了王致君同志的《摄影署名何其多》一文,对某些新闻照片署两三个人的名字提出了批评。我认为:这种批评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不当之处。有时,同一个镜头,有二人先后拍摄,都寄到报社,编辑认为两张照片的画面、内容、效果差不多,只采用一张,便署了两个人的名字,给予“综合”,我想这也未尝不可。摄影工作者(包括记者、通讯员)多为“独立作战”,但有的为了“互帮互助”共同合作也常常有之。他们从立意、选材、构思、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看了几期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后很受启发,现将我在雅典奥运会北京火炬传递现场拍的这张照片寄给您,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姜昆我爱你……为什么呀……你带给我们欢笑……”由于上面和群众的这段有意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创办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已举办了四届。作为前三届评委会主席,我参加了组织和评选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一些新闻摄影的奥妙,也产生一些疑惑和思索。抓拍与摆拍一般说来,新闻摄影是提倡抓拍的,但摆拍现象由来已久。虽然不断有人呼吁取缔摆拍,但就是无法完全取缔。在华赛评选过程中,一些中国和外国参赛照片有明显摆拍痕迹,而外国评委并不一概反对摆拍。在评到一组反映一位15岁舞蹈少年的照片时,有中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卡伯的一张照片,是新闻摄影中最著名的一张真正决定性瞬间的照片。这是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位共和国战士被子弹击中,临死前的一刹那。最近,西方摄影界对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展开了争论。有人说,这是一张组织的照片。它是民兵正在进行战争训练时,为拍摄的需要而安排的镜头。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刊登在菲利浦·奈特利的《第一个伤亡者》一书中。考奈勒·卡伯确信这张照片是真实的。他认为,他哥哥是在和约翰·哈桑开玩笑。这张  相似文献   

18.
黑枫 《新闻知识》2003,(2):37-38
一、慢速摄影在新闻摄影中的意义去年春节期间到越南观光,2月20日下午黄昏在河内市大街,突然遇见一位身上挂满了笤帚、刷子、鸡毛掸子等日用品的人。不用介绍便可看出,这是一位为了生计沿街卖小商品的双目失明者。河内是全世界拥有摩托车数量第二多城市,车流量很大,当这位盲人过马路时,我在对面用“傻瓜”拍了几个镜头。回来冲洗扩印出来一看,其中一幅照片有这样一种特殊效果:盲人面部是清楚的,下半身在行走时稍微有点虚动,他旁边急驶的一辆摩托车拉出来的虚线很富有动感。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张“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照片,“动”和“虚”更烘托了这张照片所反映的主题——谋生者。总结经验,主要是当时光线较暗,我  相似文献   

19.
肖勇 《传媒观察》2008,(5):20-21
近来,新闻摄影界频频发生的“假照片”事件,让世人有点谈“照”色变,看到画面完美的数码图片就怀疑是不是PS了。Photoshop等数码影像编辑软件的强大功能,在成为摄影人最佳“助手”的同时,也为新闻图片造假开启了方便之门。一些人通过它轻而易举地对图片中的视觉元素进行移除、换位、缩放和增减,这要比他们现场抓拍一张画面到位的新闻图片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20.
版面工作失误很多,只不过见诸于报端的失误不多见。因为一张版样拼出后,要经过工厂校对组、版面检查组、版面组、社领导等几道关口把关,绝大部分失误都在见报前消灭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想把这些“家丑”扬一扬,对自己、对同事、对广大通讯员来说,都可能是有益的。3月23日,军报三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组题为《黄河救人》的照片。因为是一组难得的现场抓拍照片,所以版面处理得很大方,用一幅大照片附带3幅小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可是,照片见报的当天,就有读者反映,这组照片可能是假照片,是事后摆拍的。因为从画面上看,落水儿童光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