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而问题情境是数学建模内容的主要载体。以人教A版、沪教版高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分布”“类型及数量”“真实性水平”“表征特征”“建模层次”5个维度比较两版教科书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研究发现如下几项特点:两版教科书中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的内容分布相对集中;各类问题情境下多少不等,较少渗透“数学文化情境”;沪教版注重真实性水平中的“纯现实情境”,而人教版更关注“真实情境”;表征特征相对突出“复合型表征”,对“综合型表征”运用极少;人教A版重视“理解模型”,沪教版则更关注“建构模型”。据此得出数学建模问题情境在教科书编写与教师教学方面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美国3个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的编写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数量方面,美国问题提出的编写多于中国,但百分比却低于中国;问题提出的类型方面,中国注重从已有情境中提出问题,而美国注重学生提出符合给定运算的问题;问题提出所处知识领域方面,3个版本教材的分布差异较大,但中国和美国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编写比例都比较高,除BNU教材外,其它两个版本在综合领域的编写比例都较低;含特定要求的问题提出方面,美国教材中问题提出的编写含有更多的限定语.中国教材中间题提出的编写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增加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比例,均衡各类型问题提出的分布,适当调整各知识领域问题提出的设置,对问题提出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和2004年版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2004年版中问题提出的百分比高于1994年版;两个版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可以分为五类且五类的分布显著不同;两个版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两个版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在不同内容领域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2004年版比1994年版包括了更多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的问题情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设置,应有相应的跟进。  相似文献   

4.
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总体积极性较差;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女生的问题意识强于男生,且问题意识对提出数学问题有较大影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体较弱,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男生差,且对提出数学问题有一定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勤奋与努力、学习方式与习惯、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意志与提出数学问题无明显关系;教师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重视不够;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太少。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问题提出”自产生之初便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将是“双减”后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破解之道。将“问题提出”融入教材既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教材中的“问题提出”是一种以“问题”为基本点的教材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给定的情境下生成和表述问题的过程。在分析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类型的基础上,以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专栏、“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活动”、“问题提出”融入“探索规律”、“问题提出”融入“综合与实践”、“问题提出”融入“整理与复习”五个方面探讨“问题提出”融入教材编写的路径,并设计相关案例,以期为“问题提出”在教材及课堂教学的软着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日益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重视。我们对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述评,主要涉及:数学问题提出的功能,数学问题提出与数学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数学问题提出与数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数学问题提出的层次和数学问题提出的培养策略这五个方面。同时,我们呼吁对数学问题提出认知方面的研究和数学问题提出的差异性研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科书中有少量数学问题提出,主要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以及练习题、复习题部分。涉及的问题情境开放程度不够,表现为低学段的示例模仿骤变为高学段示例基础上的自主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真正融入教科书的困境及解决思路包括:研究清楚什么是真正好的数学问题提出,从正文到例习题进行整体到局部、系统连贯以及进阶性设计,将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交错缠绕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外对于数学问题提出所做的大量研究,主要涉及: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l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及差异性比较;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研究.国内对于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问题提出的认知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开展相关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文化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实现.历经三版教科书编写研究,初步构建了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理论框架: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贡献和意义”“数学的人文价值”“中华民族数学成就”4类;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方法主要有“片段式”“旁注式”“问题式”“短文式”4种.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此理论框架的2019版高中教科书,初步实现了内容和方式融入的较为均衡的整体分布,并且特别关注了数学文化学习的活动性、传递数学文化的情感温度、展现传统数学的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注重:"让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将"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作为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并列的四项具体目标之一。这一调整突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三个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编写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三个版本教材的例题编写具有强调生活情境设置、图文并茂、注重关键之处的点拨、倡导合作学习等共性特点;三个版本例题编写虽有各自特点,但独特风格并不明显。为此,建议在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中,凸显教材的特色与个性,加强联系其他学科情境,适当增加含"提出问题"提示语的例题比重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校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整体水平较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概念不清楚,表述能力差;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的看法良好;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利于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学生没有良好的问题提出环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教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欠佳.为此,我们必须做到:转变教师的观念;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指导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提出环境;加强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之一,提出的问题作为结果性经验将成为下一数学活动的任务;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经验和外部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问题提出的基础.数学问题提出和数学活动经验互为基础、相互引发、相互促进.通过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案例--"图形面积等分"检验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课标(实验版)》的"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两能"发展为"四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提出的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提出是指从一个数学情境中创造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在当今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中,问题提出成为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数学问题提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提出与数学理解、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的认知策略、问题提出的教学实验.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内容较窄;缺乏认知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学生差异性教学关注不够,等等.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又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四能”的要求之一.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为期半学期的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选定具体建模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以解决该建模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自选建模题目,课后解决该问题并展示其研究成果,从打分结果和提出问题个数发现分数与提出数学问题个数成正比,说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对数学建模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数学元认知问卷和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以20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象,测量研究了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数学元认知知识水平较高,元认知体验水平略低,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差,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差;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三者显著相关,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提问水平和总体提问能力呈正相关,学业成就与提问意识呈负相关;高、中、低元认知组之间以及高、中、低学业成就组之间,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都呈显著差异,其中高元认知组与高学业成就组的提问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