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透视大学校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开始蓬勃发展。校徽这种“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开始为人们关注。校徽不仅有独特精美的“外显”形式,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类型以及学校的文化底蕴。伴随视觉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学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学校,学校地处长江之畔,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东线起点就在长山。为此,学校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丰富的育人资源,把“长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围绕这一主题,学校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建设长江微缩景观、长江文化壁、长江文化走廊,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长江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国家级少先队课题“‘四好少年’成长路径和载体的研究”的工作。依托“长江文化研究院”和“长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开展“弘扬长江文化,创建渡江中队,争做长江少年”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把学校建成以“弘扬长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为品牌的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3.
校徽展示     
《湖北教育》2009,(9):17-17
武汉堤角中学 校徽主体图案由“堤角”二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D、J”组合变形而来。这两个带有强烈动感以及书法韵味的字母形成相互拥抱之势,象征着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J”字与红色部分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张开双臂的少年的形态,表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校徽展示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校徽中心图案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寓意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同时,这个图案又是“二小”两个字的艺术变形.中间“笔形”图案寓意全校师生正努力书写自己的美丽人生。校徽浓缩了学校“让生命快乐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淄博师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一所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张店区莲池学校正是以“为孩子打好未来人生的基础”为办学宗旨,以“有中国灵魂,具世界眼光”为学校校训,塑造了莲池学校的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6.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成员创造的以物质形式表达的学校表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化表达形式,能够让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可见可闻。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体验,让发展更快乐”,“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我们打造的品牌特色,而物质环境是园所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感性的表现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南京市长江小学紧邻长江边,天然地拥有了大江的基因,拥有的大江的气概,我们把长江文化"精神特质"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凝练的思想基础,以"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理念作为学校精神传承,树立全面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培育具有大德、大智、大美、大行的学生,打造充满正气、和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来临,“视觉文化”蓬勃发展,标志,是“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内容的图形符号,象征图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校擞作为学校的标志具有很强的符号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知识结合相关事例对大学校徽的符号性、约定性,差异性进行阐释,让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校叙的认识与设计有一个新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苏苏 《求学》2023,(19):35-37
<正>校徽不仅仅是大学的“门面担当”,还承载着大学浓厚的历史底蕴,凝结了一所学府中最美好的含义。校徽上的图案也不仅是外显的视觉标识,更是言、象、意的结合体,传递着大学的文化内涵和治学精神。每一所高校都有充满寓意的、独一无二的校徽。你知道如何通过校徽来发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吗?你知道校徽设计也会分不同的流派吗?快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文明阵地,应该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统领一切。但事实上,一些学校缺文化,甚至无文化。而民办学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忽视学校文化建设,缺乏文化积淀的问题尤其比较严重,给学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有鉴如此,金海中学在办学的初始阶段,就确立了“文化治校”的办学方略,切实做到了二个“重视”和“强化”: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价值认同;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强化精神熏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强化底蕴传承。  相似文献   

11.
“吮皖水龙山之精华,映天柱长江之灵光。我要绽蕾抽穗,我要果熟飘香。……”一曲《独秀之歌》表达出独秀小学师生的豪迈和向往。我们这所刚建校8年的学校因为独秀大地的深厚滋养,也因为“文化立校,书香育人”方略的推进,深远蕴涵之中呈现靓丽多姿的风彩。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2012,(5):73-F0003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桥小学结合学校环境、学生、师资、办学理念等特点,提出了打造“八里桥文化”精神的办学目标。学校以“八里桥文化”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研发并实施“八里桥文化”校本课程,着力践行北京精神,育厚德品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阳光热情的、有志向、有气节的中国娃”。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深刻在师生心中的“精神中轴线”,它是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追求,也就是校园精神或称“校训”。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以“原道”校训为自己的“精神中轴线”,通过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分别从“尊道”“守道”“论道”“行道”四个维度对“原道”文化建设作了整合建构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苏苏 《求学》2023,(20):34-37
<正>校徽不仅仅是大学的“门面担当”,还承载着大学浓厚的历史底蕴,凝结了一所学府中最美好的含义。校徽上的图案也不仅是外显的视觉标识,更是言、象、意的结合体,传递着大学的文化内涵和治学精神。每一所高校都有充满寓意的、独一无二的校徽。你知道如何通过校徽来发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吗?你知道校徽设计也会分不同的流派吗?快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5.
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是治校治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校风、校训、校歌、校徽是一所高校大学精神的显性特征,在加强学校文化管理、实施学校组织再造、凝练与优化大学精神的形势下,了解和把握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的基本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津教育》2020,(5):F0002-F0002
一、价值引领,塑心立德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认真梳理35年来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与文化,构建了“合力教育”价值体系:一是凝练学校精神。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爱我附小、拼搏进取、合力育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学校文化。附小大家庭的每一名成员都将学校文化价值定位在“和、合”二字上,都在用爱心、耐心、恒心编织着生生互爱、师生共爱、师师互尊、干群合力、家校共育、学校与社会凝心聚力的“教育共同体”这幅美丽的画卷。三是制度规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华夏母亲河之一的长江,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不仅是哺育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滋养学校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以学校变革实践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文化理解与建设的机制及其背后的方法论问题;继而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讨论了"长江文化共识"的内涵及其达成;最后从资源与精神、共性与个性、馈赠与回报多种视角,分析了学校文化与社会、社区文化的互动与共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其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最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石大”)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些办学思想及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石大精神,学校将之凝练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石大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推动全体石大人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石大精神,已成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越深厚,学校发展的基础就越坚实,潜移默化的力量就越大。要办好一所学校,搞好学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多年来,我校本着“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净化、绿化、美化的人文环境,致力于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着重抓了景观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勇 《教师》2019,(3):99-100
自2014年以来,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依托地域优势,在“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如皋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绿色”“科技”“共享”三大理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以“长江科技”为主体的特色课程管理和应用方式,并决定将“长江科技”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进行研究,同时申报成立江苏省“长江科技课程基地”。文章就长江科技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研究谈谈该校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