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能让学生会自己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引导学生自读。同时加强自读训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学生有了初步自读能力,能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围绕“读”做文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水平呢?采用范读、领读、仿读……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严格按正确的英语读音规则训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习惯;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读”,树立与形成“读”的模式与构架,把“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课外活动,创造更多的“读”环境;分析句子读法,教授读书技巧,加强对“读”的指导;通过计时读,以“听”正读、练读等方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 老师请小朋友们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读时教师板着脸,毫无笑意。读完后,老师淡淡地说:“读对了,请大家一齐读。”然后仍然无任何表情地看着学生读生字。学生见此情景,也读得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法一、指导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时,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默读、跳读、速读等读的形式,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通、读懂、读熟的要求,更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性读、对比性读、发展性读及提要钩玄地读等读书方法。二、引导思。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8.
严小伟 《中学文科》2005,(12):48-48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成图像之后再品读,使学生能存初步的图像感知的基础上去读文字,体会语占所要表达的含义,创设课文情境进行教学也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如默读、轻读、自由读、大声读、小组读、重点读、示范读、学生互相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读、带有感情读、配乐读、配画读等,视课文而定。  相似文献   

9.
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学古诗,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古诗,采用“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的“五读法”,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是学生课外自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一、近两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抓学生的朗读训练,改变了过去重写轻读,重书本练习轻口头练习的现象。在讲读课文时,我尽量做到少讲、精讲,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朗读。做到读的遍数多,读的人数多,读的形式多,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使学生由读懂课文到会读课文。二、在朗读训练时,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在读正确、读通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防止和克服读得过快,像放爆竹似的,听不清读的是…  相似文献   

12.
“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是中央教科所对小学语学法指导实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摒弃了繁的分析,通过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读练说,把不熟悉的书语言转变为熟悉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学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语言丰富学生不丰富口头语言,使学生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从而达到理解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一、读是基础读是说的基础,只有把课文真正读熟、读好才能说好。此,教师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如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生仿读、教师或学生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13.
《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同时,教师通过朗读还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于是有教师认为今后语文好教了,只要让学生一味地读,教师无需多费口舌。于是,齐声读、自由读,男声读、女生读,小组读、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更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另外,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应贯穿始终,真正让学生在读中人情、悟情后诵读。  相似文献   

16.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中宁县舟塔乡黄桥学校刘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技能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之一。但指导学生“多读”。不是盲目地追求“多”,否则会事倍功半。指导学生“读”要有明确的目的,以求读有所得。...  相似文献   

17.
读通文本当然离不开多读,但一遍又一遍地读,总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致索然。久而久之,课堂变得沉闷。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让学生“读”不厌倦呢?  相似文献   

18.
本针对目前自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读课教学贵在引导学生自读的道理,探讨了自读课教中怎样培养学生自读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阅读分为两种方式——实读与创读,二者紧密联系,实读是创读的基础,创读是实读的升华。笔者认为,要想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①要让学生树立“文本没有原意”的思想;②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③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声音;④改变当前阅读评价方式,把发展学生的批判、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晓云 《甘肃教育》2009,(23):60-60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读,学生可以加深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理解,培养其概括能力;通过读,学生可以了解句与句、段之问的逻辑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读,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为其表情达意打下基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