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英语学习倦怠反映当代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英语学习心理、态度和行为,其后果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成绩和身心健康。基于Hobfoll(1989)资源守恒理论、J.W.Atkinson(1963)动机成就理论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研究者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层面探索应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策略,旨在促使学生以良好心理状态和积极学习行为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学习倦怠是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的学习情绪、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作为高等院校的特殊群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绪尤为严重。鉴于以上情况,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兰州城市学院美术专业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大一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倦怠心理,大二学生的倦怠心理更为严重,而且二者在负面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更严重,在消极的英语学习行为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帮助学生缓解英语学习倦怠情绪。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倦怠是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的学习情绪、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作为高等院校的特殊群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绪尤为严重。鉴于以上情况,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兰州城市学院美术专业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大一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倦怠心理,大二学生的倦怠心理更为严重,而且二者在负面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更严重,在消极的英语学习行为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帮助学生缓解英语学习倦怠情绪。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对大学英语教师行为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行为,“批评家”变身“美言家”,“师者”变身为“亦师亦友者”,“安于现状者”变身为“奋斗者”,“单一型”变身“多面手”,才能逐步消除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5所师范院校本科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被试男生比女生倦怠更严重,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比大二年级学生倦怠感弱,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倦怠感更强,但在成就感低维度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教学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学习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应共同努力,改善师范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非常严重.本文从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入手,探讨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成因与其他各类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倦怠成因研究中发现本校中职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英语教师的倦怠,且年龄在不断提前。为了缓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习负荷大、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以及个人人格因素是学习倦怠的预测变量.英语学习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加容易遭遇学习倦怠的损害.结合已有的学习倦怠研究成果和英语教学的经验提出应对英语学习中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有关英语学习倦怠的抽样调查,并结合高三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状态,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调查的英语学习倦怠现象采取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高三英语英语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现象应引起重视,分析高三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帮助高三学生缓解英语学习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心理学及语言学关于倦怠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视角调查分析沧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通过研究发现:(1)沧源佤族中学生三语环境态度呈消极,三语(英语)学习倦怠呈较强趋势;(2)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与三语(英语)学习倦怠高度相关并且呈高度负相关趋势;(3)三语学习倦怠表征与一般外语学习倦怠一致,但成因相异。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课堂的倦怠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从教材、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等方面分析原因,指出可以从教师的职业动力、教材的内容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方面为大学英语课堂寻求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倦怠研究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职业领域,研究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近年来移用到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由于二者在研究对象生理及心智成熟度、外在环境、从事任务的性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显然,运用研究职业倦怠的方法来研究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是有失偏颇的.本文试图从初中生身心成长特点、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学校教育及家庭成长环境等方面探讨初中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以求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以及英语学习倦怠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学生如何防止英语学习倦怠的策略,以期改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370名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相关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医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程度及其成因的不同数据分布特征,认为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整体上处于中等程度,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维度的倦怠程度最高,倦怠的主要成因是成就动机的降低;并针对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深层次原因.通过文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正确的引导和调适,英语学习倦怠心理可以得到预防和消解.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英语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对倦怠成因和对策的探析以及对倦怠和其它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但也存在着研究设计过于简单,缺乏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的探讨,缺乏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等问题,英语学习倦怠今后的研究应体现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多样化的趋势,同时应加强对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习者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感较强.通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证明,职校生英语学习呈现明显的倦怠心理特征.从情感、态度、师生关系、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测试评价、教材选用等视角看,应采取“分层教学、贴近专业”等措施改革英语教学、消解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8.
吴慧颖 《海外英语》2012,(18):47-48
该文主要探讨在大学第二学年下学期,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情况下,授课阶段应当怎样提高那些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心理的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A2):15-17
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有更广泛的影响。本文探讨导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和主要表现,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缓解乃至消除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