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凯文·林奇的都市意象概念引发,思考当代电影中呈现的都市景观的意义,都市意象的五个要素以及都市景观意象与电影中的都市意象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穿插藏闪"、"意识流"是伴随着都市文化出现的两种叙事技巧,他们分别从时空结构和心理层面上构建城市空间、刻画都市人群心理,从不同侧面彰显城市意象.而"蒙太奇"则是以电影为载体,打破时空心理的限制,以随意调度的方式,折射出某种都市关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现代思想启蒙意义,作为一种都市意象它是如何影响着都市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方式的;它与都市文学、都市电影一道,成为中国早期都市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是现代都市市民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上海早期的流行歌曲弥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成为一种走向市民生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和张爱玲在死亡意象的择取和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创作景观。不同的性别气质导引他们择取不同的空间意象:公共区域和私人空间。相异的文学理念产生对都市的不同的观察视角:前者致力于传达都市感觉,后者致力于人性摹刻。从意象与主题结合的表达效果来看,新感觉派作品中的意象与主题呈"粘合"之态,而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设置与主题表现出一种融合之状。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创作都使都市生存抹上死亡的阴影。相比较而言,新感觉派作家对死亡的认识流于肤浅和感性,而张爱玲则进入了更为理性、自觉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电影中的都市电影院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觉主题.与这一主题相关联的电影文化问题是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叙事手段的变迁及电影业的当代状况.对电影中的都市电影院影像的研究,能够推进电影文本研究,并将文本研究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电影文化史语境进行思考,在当代文化研究的背景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杨晓梅 《英语广场》2020,(22):27-29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受众面非常广泛,但由于中西方国家本身的历史积淀不同,文化差异给电影翻译带来了诸多阻碍。如何让观众理解电影中的意象,对于解读电影的内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阐述电影翻译的要求及其特殊性,然后分析文化意象的概念,最后分别从意象直译、意象重构、意象修饰及意象转换等几个方面提出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以期有效提升电影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周建华 《海外英语》2012,(10):213-215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通常被认为是对原作的背叛。甚至一些电影艺术家也认为电影是一种由"照相术"发展而来的较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文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意象美是难以用直观的影象来表达的。《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含义深远的意象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作品的意象,探讨抽象的文学意象是如何被移植到电影中的,从而突出改编的价值,解构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能及时有效地吸引广大观众,而对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润,能使译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采用直译手法处之,会使观众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电影叙事方式的转变,对电影呈现都市景观并生成意义的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托马斯.沙兹、哈桑和大卫.哈维的论述,并联系一部分电影作品,对当代电影在都市呈现中凸现的叙事倾向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张瑞 《考试周刊》2008,(18):50-51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正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电影的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电影中文化意象通过翻译作恰如其分的同化和异化,能使译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本文着重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论文考察了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想象方式及其对现代性的诉求与反省,同时论文也探讨了建国后中国电影的都市想象的中断及其原因。从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想象及其中断中可以看出中国都市电影与现代性的复杂脉络及关联,并为新时期的都市电影的创作提供一种历史性的维度与提示.  相似文献   

15.
都市情歌意象丰富、特征鲜明。通过对都市情歌的意象特质和意象建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探寻歌词写作中如何达到外在意象结构与内在情感结构相互渗透,抒情主体与轻灵意象合二为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邱华栋的文本展示出一幅特有的都市意象.都市是欲望得以膨胀的场所,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是死亡的憩息之地.  相似文献   

17.
付璐 《海外英语》2020,(7):218-219
该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解读,为英文电影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可以使译者根据本位文化有效实现文化移植,结合电影《禁闭岛》的有关意象,分析社会交往图式在推理电影中的应用,从而归纳出图式理论分析电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电影《二次曝光》中的水意象很好地阐释了水对于故事情节的串联作用。水作为女主人公幻境的入口、回忆的切入点以及梦境最终结束的标志,成为贯穿整个影片的一条暗线。而水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艺术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影视作品中常常运用以水喻事、以水喻人、以水衬景的表现手法。本文主要以影片中出现水的情节为例,结合古典文学中的水意象,阐明水这一文学意象在影片《二次曝光》中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柳永都市词从题材的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描写都市风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和歌颂帝王三种类型。描写都市风貌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的词作表现的是"朝野多欢民康阜"的主题,意象比较清新艳丽,文学价值较高;歌颂帝王的词作在内容上比较露骨,意象虽雍容华贵,但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电影美感和思想的独特体现。影片意境造型的电影语言,是建立在意象美学的基础之上,通过镜头、场景、画面、造型、色彩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创造性的美学处理和表现,使影片中的画面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主体与客体、情与景意与象交融统一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带给人们特殊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