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晚清长江流域学术流变,国学保存会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国学保存会在维新势力着力推动引进西学实现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情境下,另辟蹊径,通过倡导古学复兴,借鉴新知反省和颠覆渐趋萎缩的旧式传统学术,再造新式国学,着力从中国传统内部推进学术近代化。无论其直接动机和最终成绩如何,这一努力在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无疑具有范式多样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1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 !在新世纪的发端 ,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 ,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出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 ,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的传统科学体系 ,包括自然科学、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等学科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1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屡遭列强凌辱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家失去信心 ,民族虚无…  相似文献   

3.
刘成圻是中国近世学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承传家学,以史学见长,又吸收了西学,长期志于国学的研究和著述,建立了一个宏伟的学术体系。他认为国学与科学不同,具有综合的学术性质,四部书相连,不可划疆而治;并指明“事实考证”与专门学科的关系。他认为国学的目的是“以事明理”,用于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他长于史学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故著述以史学本体研究和理论探索为特点。刘成圻吸收了新学,但本质上仍属于旧学的范围,虽然他在探索着国学研究的新道路。我们从其著述的广博和所达到的学理高度来看,刘咸圻不愧为蜀中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王景 《教育学术月刊》2010,(8):12-13,23
中国教育学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来源基本上是因袭西方教育学或哲学。然而,中国教育学学术性格的成型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在学术性格的形成中继承了圣贤哲人"圆融和合"的研究哲学和"六经注疏"的治学传统,同时,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滋生出"自我矮化"学术情结。  相似文献   

5.
<正>国学教育,既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除此之外,国学还有一层现实的意义,它是联系大陆和台湾的文化血脉。所以,从两岸交流的角度来谈国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学术,或者说中国的文化。国学的概念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刘师培、章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前沿讲座在研究生学术成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北大教育论坛"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在研究生学术成长中的作用.文章指出: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和深入浅出的前沿讲座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活跃了举办单位的学术气氛;学术前沿讲座是研究生教育中一项新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帮助研究生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树立跨学科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以及以文学文本为基础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晚清学术文化在清代甚至整个中国学术史上都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整个晚清社会,伴随着鸦片战争而来的近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转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艰难的转型过程。在这个时期,晚清学术以“经世致用”为基本原则探索救亡图存的文化方略,学术发展复杂多样,各种学术派别和学术思想纷纷出炉。不过,在晚清学术发展的纷杂局面中,学术发展轨迹也并非无处可寻。概略地说,其学术文化内容大致包括依次演进的四种形态,即“旧学”、“西学”、“新学”和“国学”。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自西学以优势的姿态引入中国,国学价值就遭到质疑。梁启超解决了国学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从学术的角度找到了国学与西学的结合点,为国学引入西式教育体制解决了理论困惑。他从文献、德性与科学精神三个角度将国学恰当地嵌入西式教育体制内,并力图建立连贯性的国学教育,解决西式教育体制下师生物化的关系、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圻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有光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3):23-25,31
在文艺理论界学人为解决文论"失语症"所作的各种努力和探索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有力的突破口。而在当前振兴"国学"的热潮和建设中国经学解释学的文化背景下,梳理、整合并彰显中国古典诗学蕴含的丰厚的解释学话语和思想,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无疑将为"失语症"的解决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建立一个有效的根据地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