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澄明“现象学”精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象学对教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并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两种影响。现象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是内在的。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意义,集中地表现在批判意识、求实意识和关怀意义的启发价值上。教育哲学只有首先作为现象学,才能把握住自己。教育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国教育学界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后,出现了三种学术形态:学科学形态、教育学形态、哲学形态。"学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只是介绍"现象学教育学"或"教育现象学"的内涵、特征、方法、范围等,并不直接利用现象学资源开展具体的教育研究;教育学形态的研究是接受现象学的基本结论,以此为前提开展教育研究,可以命名为"现象学教育学";哲学形态的研究是直接操持现象学的方法开展教育研究,可以命名为"教育现象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语言哲学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两个传统的语言哲学理论。语言哲学、教育哲学、语言教学的发展与融会必将产生语言教育哲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分析哲学理论、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哲学传统中的哲学理念对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教学,尤其是母语教育必须引进当代哲学理论改造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原有的方法。构建语言教育哲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一种试图回到古典理性重塑人的生存意义的现代性哲学。现象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解放性的特点,它解放了世界、自我,重审了人对其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解,重新底证了自由与责任。现象学的问题意识是自我的遮蔽与出场,而其历史使命则是解放自我。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某种"教育哲学,现象学把教育视为政治、伦理活动,解放了心灵,张扬了观念的自由,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为真理和自由的承担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化性质,现象学就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技术哲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提供了思考教育技术活动的第三种思路。现象学技术哲学通过"悬置"已有的教育技术观,面向教育技术实事本身,具体探讨教育技术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中除了个体建构、社会建构之外,还有技术建构的因素,要从信息化高度重构教育技术问题,关注教育技术转移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6.
郭莹 《中学教育》2013,(1):19-25
教育现象学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植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和"生活世界"到范梅南将"悬置"这种现象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现象实践研究,教育现象学经历了从内在理论生发到实践应用的发展历程。作为当前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对教育现象学关注的焦点存在着一些差异。教育现象学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也必将实现于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康德以“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实现了知识论的颠覆;胡塞尔通过提出“面向实事本身”建立起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使现象学从先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存在论转向叩问“存在之遗忘”;伽达默尔将语言、意义和存在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实现了现象学向实践哲学的复兴。“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何以是可能的”之提问,可从知识论、存在论和实践哲学等方面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影响来回答。  相似文献   

8.
技术现象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超越技术乐观论和怀疑论的局限,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技术现象学是面向"技术实事"的现象学研究,在技术现象学的视野下,初步分析了教育中技术异化的现象及其深层次根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人-技术-教育"关系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图景:教育技术本身由装置范式走向聚焦物范式;技术与教育关系由消费走向设计;人技关系从离身走向具身。  相似文献   

9.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分析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后。文章指出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解释了现象学的基本涵义,并将现象学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后对教育意义进行了新阐述,提出教育是人类对存在困境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At a time when both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he arts are under threat with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nquires into interdisciplinarity as one way of approaching the discipline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aesthetics. The article offers a retrospective autobiographical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phenomenology of the author's own learning and scholarship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ree main areas—philosophy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women's studies, and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reas paralleling the three periods of her academic career. One sub-theme of this narrative about the balancing act of working in literature and music through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the author's ongoing resistance to professionalization or disciplinary academic control—of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music—while being a critical stud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se areas—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music with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of thus being “betwixt and between.” Two other themes comprising the article's subtext are “praxis” and “embodiment.” The double entendre of the phrase “working through” entails, first, using the arts of literature and music to practis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secondly, embracing the psychological, ethical, and spiritual introspection that comes with critical engagement of the arts and its discourses. In short, the article aims to reprise some burning philosophical educational questions that have preoccupied its author over the years, questions deemed especially pertinent to the current increasingly diverse membership in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15.
现象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哲学精神,更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全新理论。在现象学视域中,意义先于概念,存在大于本质。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宣言将教育引向体验之源,引向意义发生之处。同时,本文也展现了现象学的实践品性与教育实践性的契合。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现象学对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教育知识的积累,实现教育智慧的生成。教育学应摆脱传统教育的偏差,以便确立新的研究方向,用体验和智慧来探索教育之真。只有回到教育本身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此理论是教育诗意地栖居和诗意地言说的结晶,是教育智慧的自然流溢。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自从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兴起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范式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在理性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规范下,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以及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也渐渐地被边缘化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这不能不再度引发人对教育本质意义的思考,本文便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来阐释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意义,并强调只有灌注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为学生敞开的才不会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