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大家长普遍认为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孩子的正确选择,所以在中学表现较好的学生大都选择上普通高中,而那些在中学各方面表现都不如人意甚至是被老师忽视的学生才会选择来职业学校,这就使得职业学校录取的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中学。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从小到大,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中学升学目标是:能考省重点学校不考市重点学校,哪怕是自费也要进省重点,能进市重点的不进普高,能进普高的不进职业学校,实在成绩太差,才不情愿地选择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不但生源紧张,而且生源的整体素质也确实难以让教者满意。很多学生对职业学校的选择都是在家长怕孩子游离到社会而不得不为之的结果。常言道:爱一行,才能钻一行。这样走进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在学习和上进心上就有了很大的障碍,增加了培养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1 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1.1 学生素质和课程难度的矛盾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普通高中招生之后录取的,因此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往往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升入大学后才能学到的.这样在学生素质和课程难度上就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4.
路欣玲 《现代教育》2014,(10):92-92
由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偏见,往往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甚至连旁听生资格都没有的学生,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讲,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素质都不是很高。他们在初中学校似乎是已经被任课老师忽略的学生,课堂上不能全部消化吸收教师所讲内容,上课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的教育考试和招生制度下,职业学校录取的都是最后批次的生源。而随着扩招,高职将成为事实上的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没有"门槛",决定了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职业学校应树立质量自信职校生的种种不良学习表现固然与"生源素质差"有着直接的关联,更为棘手的问题在于很多职业学校并没有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来消除这些现象,而是任由其存在、扩散。一些职业学校妄自菲薄,消极应对,失去了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要想在当今生源日益紧缩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甚至有着长足发展,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口碑是最重要的因素。让学生就业后有一个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影响力,是摆在职业学校人面前的一个艰难课题。如何才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和发展"技能人才的摇篮"这一良好社会形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突破。一、学校教师要一专多能"技能特色"是职业学校对外宣传的基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职业教育生源争夺非常激烈。各职业学校各尽其能,花招用尽:面对七月份毕业的初高中生,有的职业学校四五月份就开始做工作;有的职业学校发挥广告优势,各种媒介齐头并进;有的职业学校派人到中学找关系,让熟人协助做毕业生的工作;有的职业学校打出毕业能安排工作的招牌,以此吸引学员就学;有的职业学校甚至采取“介绍费”手段。总而言之,职业学校的生源争夺之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目前普遍陷入招生与就业两难的困境。如何认清新形势,使职业教育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生源,促进就业,尽快走出这两难境地,无时不困扰着每一位职教工作者。诚然,解决好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就业问题,既需要有政府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要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努力。在此,笔者仅从职业学校自身的角度就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就业问题作一些浅陋的探讨。 一、当前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招生生源不足,且生源素质偏差 近年来,职业学校普遍生源不足,素质偏差,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表现尤甚。以某校为例,九六、九七两年职业中专的招生计划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完成率约占90%,职高班招生则自九二年以来严重滑坡,招生数呈逐年缩减趋势。这种情况在邻县邻校亦然。在这些地区,普遍流传这样的话:优等学生上重点,中等学生上普高,实在没法上职校。显然,这些被迫上职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够理想。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当学生在中考后面临是上普通学校还是上职业学校的选择时,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予以指导。按照我市2012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5%,其中中职招生数占47%,普通高中占5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去报考普通高中,显然不可能全被录取。怎么办?若不被录取,难道就不上学了吗?于是,我跟学生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的中考分数一般集中在中考分数的低端,根据招生政策,只要填报职业学校志愿一律录取,因此,总体的生源质量较差,缺乏群体性的优秀生源。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不可一视同仁,而应根据学生层次,因材施教,以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职业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差等原因,招生难还好理解,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市职业学校同样出现了招生困难,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30多年来实施二元体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相关。农村人口只能在农村的职业学校就读,所以,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形成了职业学校遍地开花的局面。当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吸引力,城市人口对它不再青睐,它们也只能到农村地区招生,这样就形成了农村职业学校与城市职业学校竞争生源的局面。然而,尽管整个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市场,但我们的二元管理模式却没有改变,我们还在向县域职业学校要规模,1∶1普职比的利剑依然悬在县级政府的头上。为了完成职业教育的规模任务,保护本地职业学校的生存,把城市职业学校招生排除在外的圈地保护毫无疑问是最简单而有效的选择。其后果是因为信息不畅,本地职业学校声誉又不好,致使不少学生选择放弃高中阶段教育,结果是城市和农村职业学校都没有招到应有的学生,甚至已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继续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各门各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林牧副渔、医护、财贸、政法、文教等方面的职业学校。普通中学也要适当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创造必要的条件,把部分农村普通高中改为农业职业中学。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职业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差等原因,招生难还好理解,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市职业学校同样出现了招生困难,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30多年来实施二元体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相关.农村人口只能在农村的职业学校就读,所以,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形成了职业学校遍地开花的局面.当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吸引力,城市人口对它不再青睐,它们也只能到农村地区招生,这样就形成了农村职业学校与城市职业学校竞争生源的局面.然而,尽管整个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市场,但我们的二元管理模式却没有改变,我们还在向县域职业学校要规模,1:1普职比的利剑依然悬在县级政府的头上.为了完成职业教育的规模任务,保护本地职业学校的生存,把城市职业学校招生排除在外的圈地保护毫无疑问是最简单而有效的选择.其后果是因为信息不畅,本地职业学校声誉又不好,致使不少学生选择放弃高中阶段教育,结果是城市和农村职业学校都没有招到应有的学生,甚至已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宁乡县的高中阶段教育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学生的户口所在地有近95%来自农村,而普通高中中城镇户口的学生比例接近于中职学校的7倍左右;在招收的生源里,普通高中的生源中50%以上都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中职学校的生源中不足10%达到录取分数线;社会上高阶层、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中职学校的生源则大多数来自低阶层、低收入的家庭,其学生拥有更少的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本,生活过得拮据;中职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可能性很大。其完成学业具有不稳定性,完成与否取决于个人主观上完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实施成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蓟县下营中学周宝忠,卜天如我们下营中学地处长城脚下,是全市深山区唯一一所国办中学。办学条件差,生源基础差。就每年录取分数线来说,我校比全县其它普通高中要低几十分,有一年甚至低117分。因此,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下营中学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16.
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缓慢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生源不足。中职学校以招初中生为主,不是没有学生,而是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绝大多数考生在选择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无路之后,不得已才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致使许多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锐减,生源匮乏。同时中等职业教育扩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必须面向市场自主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机制对民办高校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对民办高校的调节作用,首先表现在生源的竞争上。生源竞争表现在选择上。任何选择都是双向的,教育选择也是如此。教育选择的双向性表现为:学校选择学生,学生也选择学校。学校选择学生,主要以学生的志愿(对学校认同的程度)、德智体各方面的条件、支付学费的能力等为根据,符合学校要求的则予以录取。由于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超出高校计划招生数一倍多,为高校选择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余地,也为各类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主要以学校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专业定向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招生沿用普通高中按统考成绩高低划线的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个性特长、爱好的生源,也限制了学校选择生源的范围。 以单一的文化课总分来划线录取职高生,从表象看,似乎是  相似文献   

19.
刘帅 《中国培训》2003,(12):55-55
据报载,在今年七、八月份职业学校招生期间,有些职业学校为争夺生源,采取了给向自己学校输送学生的初中老师或校领导送回扣的办法和手段。所给回扣的价码是每送一名学生给500元、1000元不等。有的教师和学校负责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扣,竟然引诱甚至胁迫毕业生去报考某个职业学校(例如,毕业生只有上了某职业学校才发给其初中毕业证书)。因此,有的记者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买卖”学生。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文凭热”及大学扩招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招生出现了下滑甚至困难的局面。许多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争取生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出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源和出路方面。近两年生源减少,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生源危机;特别是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高中毕业生升学的比例增大,普通高中升温;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等等都使城市职业高中受到了冲击。由此引发了高中阶段教育应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如高中阶段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问题,所定7:3是否太高,特别是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城市,是否应降低职业学校的比例,发展普通高中;出现了对分流的再思考:有人提出当前的初三分流、高二分流都是双轨学制,而双轨学制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民需求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应向综合中学方向发展;有人甚至认为综合中学是中等阶段教育的唯一出路;也产生了发展职中还是发展普中孰更具有经济效益的问题,认为普高比职高投资小,普高毕业生经短期职业培训不见得比职高生差;以及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发展的前景是继续分立、趋同还是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如何升学问题等等,都成为关注研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