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塞尔的哲学一方面可以视为近代哲学思维的极致,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某种转折,主体间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正是胡塞尔关于主体间性的探究,才使这一问题在现代哲学主流话语中真正蔚为大观。胡塞尔不仅从现象学角度改造主体性概念,而且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对主体间性概念和理论的构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化,它与人生实践的许多课题息息相关。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人生是发扬主体精神,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结果。本文拟从基本理论的角度。阐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赋予人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象学开启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作为现象学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为我们理解教育、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进而揭示主体问性的师生交往的内涵及特征,同时论证了对话作为师生主体间性交往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永熙  张德启 《学科教育》2001,(7):12-15,19
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诱思探究”(诱导思维,探索研究)教学理论主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本文从“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这一角度出发,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储春 《学语文》2008,(2):6-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化教育的本质规定就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已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今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习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存在着两种形态理论形态间的转化和理论——观念——实践的转化,但这两种转化并不能自发地完成,需要人的参与,即必须通过包括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转化主体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实施来实现两种形态的转化。所以,关注并分析转化主体在转化过程中的主体状态,对提高教育理论的转化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学习张扬个性、宏扬主体精神,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它是在科学的理论支撑下,应时代的召唤而产生的。多种学习理论都对主体性学习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对主体性学习的重视必将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主体间性作为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主体间性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共识始终无法解释本体论方面的分歧。萨特在本体论方面指出的体验主体与经验主体的不同无疑给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打开了新的视野。对现象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重新洞悉师生关系的本质,从而确立主体性教育原则,促进师生关系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中,主体在先性观念已经成为认识论理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体在认识论的核心地位是近现代西方认识论的基本特征,不同流派的不同哲学家对认识主体在先性做了独特而有益的探讨,这就为系统合理地论证认识论的主体在先性观点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等方面的属性,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紧紧抓住学枝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力量,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是增强未成年人思想近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民间借贷的立法滞后及现有法律规定的自相冲突、监管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使民间借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有关部门应尽快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商事性民间借贷法律规范,只有通过建立商事性民间借贷放贷人准入制度、有条件地承认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性、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管制及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的构建,才能使民间借贷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是我国刑法的独有特点,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理论上仍有许多重大问题争论不休。笔者对单位犯罪的两大主体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一些相关单位主体进行分析,得出单位犯罪主体具有复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主体通过影响民主制度最初制定,影响民主制度的具体落实,进而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加强民主主体建设既是民主政治理论逻辑发展的结论,也是历史经验总结。民主主体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内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仍然存在着种种偏见和苛求,我们的师德建设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教师的奉献牺牲精神而忽视对教师的情感关心、利益保障和需要满足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价值主体、利益主体和动力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会计委派制与现行法律相悖、与其理论依据相矛盾、与会计管理职能相背离、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背道而驰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双重性,学生既是被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继承,不重视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形成了"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储存"型人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使数学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