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多家电视台纷纷推出调解类电视节目,这类节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个案社会工作与调解类电视节目之间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不过也有着一些本质性的不同.文章从个案社会工作与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宗旨和实施效果方面来比较它们的异同之处.对二者的辨别与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个案社会工作的独特性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们需要对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行更多的思考,丰富本土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2.
电视调解节目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的现象,而这与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的特点密切相关。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既包括电视节目运行的特点,如电视屏幕具有动态直观性,电视节目运作具有冲突性和戏剧性,电视节目传播受众广泛,等等;又包括调解纠纷活动的特点,如调解纠纷活动的目的在于解决纠纷,所调解的纠纷具有对立冲突强烈的特点。而这就决定了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与当事人隐私权存在着明显冲突的问题。因此,在电视调解活动中需要关注和尽量做好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元明 《辽宁教育》2013,(12):77-77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直接地参与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动机,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创造性道德教育新理念,克服道德情感教育本身的难度;要通过道德情境、换位思维、道德论坛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要营造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环境,发挥高中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然而,在目前对市场经济的异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科学主义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出现大量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因此,要加强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核心美德以凝聚道德共识;在教育形式上注重道德共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在教育途径上,家庭、学校、社区既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6.
互动难是当前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的难题之一。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前提是应当了解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上应起到辅助作用,在节目程式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可以通过善于运用百姓语言、巧妙运用认可性语言和适当把握语言中的"度"等语言互动技巧以及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和服饰语等非语言互动技巧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教本科教师知能上的培养目标应为通才+专家+专长;德行上的培养目标应为善良+关心+道德高尚;情意上的培养目标应为温敏+坚毅+乐观向上.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要重视基础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特长类课程、拔高类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提升类课程.  相似文献   

8.
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是平衡能力,也有道德上的对错之分。从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规范性维度不可回避。在规范性问题上,不能再用理性至上的等级化眼光看待理性和情感关系。二者平等交融,共同为规范性奠基。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情感是包含认知因素的“大写的情感”,代表心灵整体的力量,是反思性情感。规范性的确立或者说道德判断形成的过程,就是道德理由的寻获和证成过程。经主体间的情感交流和反思所形成的理由,而不是理性,才是道德判断的根本依据。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应注重以情育德的新路。于学校而言,就是要突出情感参与、情感交流和反思、群体共同的情感关切、情感差异和情感治理等在道德理由形成中的作用。即注重情感表达,彰显学校的情感底色;培养自主反思能力,为道德判断提供矫正器;激发公共情感,为公共道德理由提供黏合剂;正视情感差异,为道德进步创造助推器;改进情感治理,为情感交流提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将情感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借助案例分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要通过师生互动形成情感教学氛围;要联系生活,实现情感教学拓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开展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课堂教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者应尊重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练习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习得需要游戏规则的约束及游戏过程中与教育者的对话和交流;道德情感的发展要通过游戏来丰富、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并通过游戏表达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锻炼要通过教师的介入与过程性评价来为幼儿树立信心与决心;道德行为则需要在游戏中借助教育者的指导,反复练习。同时,需要通过游戏伦理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幼儿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在发挥巨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肩负着道德教育的责任。大众传媒通过提升受众的道德认知能力、内化道德观念和外化道德行为来发挥它的德育功能。然而大众传媒在德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受众主体性的解构、"后现代传媒"对现有道德体系的反动以及媒体渲染引发的道德恐慌。大众传媒视域下德育效果的提升路径为:明确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个体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对媒介工具使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其将来能否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大学期间道德社会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当前,面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发挥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同辈群体的内聚力作用、高校传播媒介的信息传递作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将丰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途径,为培养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规范的青年大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的文化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体验。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美的理念、美的产品,这对于推动佛山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重视审美体验、增加文化产品美学因素、大力培养新文化媒介人,能进一步激活佛山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文化产业核心层比例,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排除社会政治和传统伦理道德因素以外,林黛玉的性格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借鉴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提出要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情感素质,首先应从家庭入手,其次是学校和社会,最后是学生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6.
略论情感教育在高校德育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在德育课中的感染、激励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和挖掘德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德育教学语言要尽量艺术化,要饱含感情,生动形象。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情”“文”在碰撞中实现的统一。“情”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主要指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缘依人的内在情感生活而制定,同时又有人文化的提升,能够对民众包括情感在内的生活起规范引导作用。“情与文的结构性平衡”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仅是个人道德成就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丰富性可以让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精神世界脱离现实,造成学生道德意识的弱我约束力的降低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如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道德情感冷漠等.因此,一方面要提倡加强网络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体系的建设,如:提出全面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和惩罚机制;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对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内涵的追问、必要性与必然性的追问以及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与教师职业价值观关系的追问来探寻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的本质。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情感、职业信念以及职业幸福感需要经过情感教育、生涯教育及体悟教育,这些体认方式可以使得教师真正懂得教师天然的职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来分析,我国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生存需求、安全归属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内容上必须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与此同时,还应该开辟晋升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等多元化激励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