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学会从"苦干"走向"巧干",教师要学会懒一点,要敢于放手,明确"学生主体"。概言之:莫做"老黄牛",学当"懒老师"。  相似文献   

3.
0704班是全年级的"领头雁"。班主任雷老师四十多岁,一脸带笑,工作高度负责,是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先进工作者,女强人。可同学们总觉得雷老师批评学生时有点"笑里藏刀",谈话时又"绵里藏针"。班上很多事情都是班主任"提议",全班同学百分之百通过。这样一来,全班56个同学个个都是"乖孩子”,人人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老师的"教学兴趣",这是当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失误.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焕发老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的所谓"智商测验",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践行科学管理,就要在习惯思维的链节上转换提法,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严"字,更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渗透一个"情"字,要始终以人为本,在指导思想上含有一个"情"字,建章立规讲究一个"情",实施管理行为运用一个"情"字,处罚违纪学生留有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6.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7.
刘燕 《中小学电教》2011,(1):123-123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亲其师"说的是学生能够尊敬和信任老师,"信其道"则说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老师学习知识;而作为老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魏玉龙 《考试周刊》2011,(48):226-227
许多老师认为初中班主任是所有学生班主任中最难做的。其实,只要班主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有爱,有情,善于树立威信,规范班级制度,一视同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真诚相待,就一定能把"难事"变"易事",轻轻松松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10.
赵丽 《现代教育》2014,(11):108-108
风筝之所以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全在放风筝的人收放自如。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收",便会一头栽下来;把线扣住不"放",风筝因受到束缚也不会飞高。只有处理好"收"与"放",风筝才能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之间。班级管理亦然,如果说"收"是班主任集中解决问题,那么适当地"放"则是让学生暴露问题。为了整顿纪律,笔者曾经"严守死打"地听课、看课、课上课下守着学生,学生的情况"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1.
杨宝山 《中国德育》2013,(23):50-5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明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如何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根源在于考核、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价学生,以"分数"为重要标准。为了取得高升学率,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大量布置作业;为了获得高分数,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扎入书山题海,拼命做题。  相似文献   

12.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案例中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学生在巩固练习时,每一道题老师都不忘提醒学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误认为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都可以用长方形的有关计算方法来解决;其二,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屡遭这样的尴尬:有时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知道了";有时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却"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探索活动难以展开;  相似文献   

15.
李艾红 《考试周刊》2012,(62):92-92
学生上课"插嘴",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传统教育下是老师们极力反对的,认为其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插嘴",是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具体体现。作者认为插嘴有其的魅力所在:"插嘴"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插嘴"能发展创新求异思维。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插嘴"营造一定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巴桑 《教师》2013,(6):62-62
都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学生在很多地方的确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很多老师养成了无时无刻不在替学生操心,甚至替学生读书、思考、表达感受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尝不到学习的乐趣,无法进步。课堂中教师永远是主角,而学生成了观众。事实上,教师应该把"权利"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古谚云:"良药苦口利于病",意即对症的药味儿很苦,但对治好人的病有好处。减负以来,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减少了,但学生作业的"马虎病"、"拖拉病"仍然存在。这些"病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不少老师为了寻找"良药"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然而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往往总因"良药"之"苦"而拒绝"服用",致使"顽症"得不到根治。有没有"甜口"的"良药",使"病者"心甘情愿地、主动地接受"治疗"呢?经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针对儿童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便是一剂极为有效的"甜口良药"...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一道考题,题目是"雪融化了之后是什么",一个孩子答"春天",结果被老师判定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毫无疑问,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正确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有"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如何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班主任如何进行管理才能使班级的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这是班主任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有的班主任采取严管方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有的班主任采取宽松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自由发展。究竟那种方式更容易取得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宽严相济",本文主要介绍了"宽严相济"的定义,分析其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刚接手这个班时发觉这个班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却"暗流涌动",有不少调皮的孩子。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他们的爆发力是惊人的。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级,我没少下功夫,经常弄得自己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