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成员。民族类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其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有其一般性和专门性。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将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处在反分裂、反西化分化的前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团结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提出了从增强领导意识、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和强化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该队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伴随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且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辅导员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辅导员完成这些工作职责应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其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伴随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且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辅导员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辅导员完成这些工作职责应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其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分布在各系各年级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民族高等院校因招收学生的特殊性,其辅导员肩上担负着更重的责任。以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工作实践为基础,提出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在推进民族团结、应对突发事件、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等方面需要尤为注意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为民族高校辅导员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同时也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校要努力搭建新平台,才能有效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辅导员的一个类别,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用言语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所以作为一线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其人格魅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力的程度和方式,以及如何提升其人格魅力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工作实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本文在研究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工作流程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和落实措施进行研究,以其改善辅导员工作重心,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9.
王冰蓝 《考试周刊》2013,(48):14-15
<正>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育和指导为出发点的管理模式正确指引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由两支队伍构成,其一是教师辅导员,其二是学生辅导员。教师辅导员由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兼职教师辅导员构成;学生辅导员一般由相对优秀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是他们肩负的重任。同时,他们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14,(6):7-8
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4月10日至20日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了第三期青海省民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专职辅导员培训班。我省六州二市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教师等近120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1.
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的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性格现状的分析,阐明目前针对国防教育的四个层面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对国防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高校日常教育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创新了"树形"、"订单式"、"创新计划实验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科技计划,培养石油勘探英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贷款学生诚信意识差,贷款拖欠率高,诚信意识差,导致银行缺乏对这项贷款业务的主动积极性。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使助学贷款真正能起到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必须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制度,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助学贷款监督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树立大学生诚信观念;采取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与亲属保证担保制度相结合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大学语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可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格;第四,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新国家安全观更凸显出对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共同性、普遍性和合作性的关注。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育与新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以新国家安全观引领、创新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工作,需要将学生的国防素质纳入到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去,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规章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男子身高体重等级属于正常范围,女子体重偏低;男女生平均身高高于全国大学生男女平均值,体重低于全国大学生男女平均值;台阶试验指数总均值均低于全国大学生总均值;男生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平衡;理工科专业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优于文科专业学生。调查结果说明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民族音乐的传播对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结合高职特点,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运用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将是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加强对三种唱法教学的研究,找出它的内涵、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实际融入教学中,才能开阔高职声乐教学的视野,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质量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different stakeholders experience the quality of a nationally developed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summative, competence-based assessment (CBA) in AVET, which aims to reflect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quality CBAs. The quality of two summative CBAs, based on this national framework, is evaluated along an extensive, validated set of quality criteria for CBA evaluation and through involving key stakeholders (i.e., students, teachers, developers, and employers). By triangul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s and argumentations of key stakeholders, this study gives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determine CBA quality in VET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relation to theoretical notions of high quality CBAs. Results support many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fine them for reaching quality in actual assessment practice. Strikingly, developers and teachers are more critical about the assessment quality than students and employers. The discussion reflects on the theoretical CBA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ight of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nd deduce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framework as well as other summative CBAs in V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