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宵 《生活教育》2014,(5):17-19
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各自不同的认识前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他对"生活"和"教育"的独特理解的前提上建立起来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在他对人的认识,即真正的人是对神圣之物有信仰的,真正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以及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认识前提上形成的。二人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集中表现为"活"与"人道主义"。这种特征与他们的认识前提紧密相连,并体现之。  相似文献   

2.
王春梅 《考试周刊》2014,(7):167-168,86
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各自不同的认识前提,这是二人教育思想生因的第一层原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他对"生活"和"教育"的独特理解的前提上建立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在他对人的认识,即真正的人是对神圣之物有信仰的,真正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以及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二人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集中表现为"活"与"人道主义"。这种特征与他们的认识前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李春生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9):32-35,4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结合就是"和谐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进步尺度思想对"和谐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会促进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人的发展程度的标识;"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人"和谐发展"的归宿;主体创新能力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力。唯有实现"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个社会进步尺度的有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4.
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人性的本真等几个方面,探索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异同,从而寻找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共处,人与环境的相生共长,追溯中国梦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谐思想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和谐思想。它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治国之道———和谐稳定 ;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和谐发展 ;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思路———和谐合作。这对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广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推进教学过程的和谐,深入开展"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充当和谐教育的使者,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极其丰富,极其高明.文章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和谐"的哲理来弘扬老子的"和谐"思想,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启示有重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观念;树立生态伦理学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霍克海默的"科学意识形态"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技术理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性,使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领域失去"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其批判和否定向度。马尔库塞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对于当代中国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而言意义重大,必须克服生产力崇拜,实现技术理性回归价值理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世博会泰国馆将以“泰国人——可持续生活方式”为主题,在建筑上展现浓郁的泰式风格。泰国馆预计占地3117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名为“和谐的历史之旅”,以中央的悬空水幕为特色,巨幅电子屏将透过水幕描绘绚烂多彩的泰国历史;第二展厅名为“不同声音的和弦”,体现泰国本土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的融合;第三展厅名为“和谐的泰国人”,展现泰国各民族、各阶层共同繁荣的景象。上海世博会泰国馆准备了精彩的展览和表演,展览和表演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和谐”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信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可能性,斯坦贝克从早年就开始探索一种环境伦理观, 一种合理共存的模式.在<美国与美国人>与<和查里一起旅行探索美国>中,他充分表达了"人和土地和谐共处"的观点.从他的早期作品以及"群体人"观点和"非目的论"思想中也都能看出这种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孔孟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个体身与心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孔孟“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个体的身心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以及市场经济形势的推动下所具有的主要变化,从其发展的主导思想来看,主要有规模发展、分类发展、重点发展。而随着发展模式和主导思想的不断创新,相应的产生了一些矛盾,主要包括现代科技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实现创新发展与陈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发扬本土文化与接受外来文化进行教育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善于从现代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入手,不断改革创新并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和谐”的主旨,主要包括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当前人类社会的行为认知以及对人类思想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司马迁与班固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同为我国汉代的良史,司马迁在西汉,以《史记》开史学之先,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班固在东汉,他本《史记》之体例,以《汉书》开断代史之先.所以后世以"史班"或"班马"并称.他们二人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研究二人的经济思想,对于弄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中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非和谐性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温州模式因其市场取向改革而获得成功,而其弊端正日益困扰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温州模式的未来变革方向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实现经济均衡策略,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建立生态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泰国庇护制正式形成于阿瑜陀耶王朝时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的纵向庇护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其对泰国民主政治、公务体制、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际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一种价值观渗透到了泰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泰国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泰国庇护制,将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了解泰国民主政治、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应当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其基本价值理念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有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有效途径,构建全员教育模式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