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本文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文化翻译的现状以及文化翻译的实质,提出文化翻译中译者应忠实地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处理文化差异时,从接受理论出发,译者应充分考虑读者的能动作用。做到力求保留和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从而不仅促进文化交流,而且可以拓宽读者的“期待视域”。  相似文献   

3.
罗媛媛 《考试周刊》2012,(61):20-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除了经济的往来之外更增加了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异化翻译让读者置身于奇异的文化氛围之中,让读者体验陌生,接触异国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是增强各民族之间了解的途径之一。文章从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从文化交流层面看,异化更有利于中国在对外翻译中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便于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文化交流。文章认为 :根据译语读者在解读源语文化中的主观能动性 ,异质文化的客观存在和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等因素 ,实现文化传真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异化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异化对全球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异质文化一旦介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就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异国情调,进而丰富目的语读者文化。本文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和目的语读者的语境构建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翻译异化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异文化内涵并帮助读者构建多元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6.
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在文化因素翻译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以往历史上文化因素的翻译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以读者为中心,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以交际为目的,避免了文化冲突,克服了文化障碍,促进了双方文化交流.然而功能对等原则在文化因素的翻译中也有很多负面作用.它低估了读者的认知能力、误导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抹杀了读者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不利于译语文化和语汇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宋维状  刘伟 《海外英语》2011,(1):170-171,174
翻译异化对全球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异质文化一旦介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就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异国情调,进而丰富目的语读者文化。该文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和目的语读者的语境构建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翻译异化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异文化内涵,并帮助读者构建多元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了文本性质和功能、读者的文化“容忍度”和期待值及译者的文化身份和标准三个方面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提倡译者在深刻的文化意识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影响翻译的多种因素,在特定的翻译实践中运用不同技巧处理文化异质,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各种新事物和新观念叠出,出现了一大批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法和新的提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翻译难,汉译外尤难”,特别是翻译这些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和现象的新词语本身是一项极具开拓性的工作,自然比一般翻译更难。我们今天研究异化翻译,更多的是为了推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而不是像韦努蒂那样为了“抵抗”。异化翻译必须借助各种阐释进行补偿才能消除文化缺位,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乔治·斯坦纳在After Babel一书的第五章中提出的阐释理论将翻译分为信任(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语言层面出现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文本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正确理解英文字母或汉字所表达的特殊文化含义,寓言、传奇、神话和不同宗教信仰表达的深刻文化含义,英语或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或物具有的文化含义,植物、动物和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由地名特征、国家特征、语言特征以及人名特征带来的文化含义,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含义,才能在文本的文化解读中成功地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避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源语文化经由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传递到译语文化中去,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在其中.译者在选择翻译材料,进行翻译活动时,译作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其所属译语文化的烙印.而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活动更倾向于翻译的社会功能,其时代赋予译者的文化重任更凸现在其译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唐昱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2):96-97,100
文化语境是广告语篇"最高层次的语境",它分别由中西方思维模式、文化心理及价值观、社会历史背景、审美观念及消费心理等因素构成。基于此,文章论述了文化语境与广告翻译的关系,以及在语篇翻译中达到成功的文化转换的正确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浅谈异化与归化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中化转换不可缺一的两种方法,但它们各有其选择的理由。我们认为,双语化内涵异同的情况,解释的目的和相互化的比较等因素,乃是造成或“异化”和“归化”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翻译行为的主体,通常在译作文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中心作用.但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行为更趋政治化的“文革“时期,代表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翻译组织者取代译者成为翻译活动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该时期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更趋模糊化,具体表现在译者署名方式的改变、译作稿酬的取消和译者在译作文本形成过程中相对独立性的部分丧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俳句的翻译也是一种创作",如果拘泥于俳句原句的形态,追求翻译的完美性,那么始终会有难以跨越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本文试图寻找包括日本俳句文化背景在内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够为尚未形成统一见解的俳句汉译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播赫哲族文化,国内研究者已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和研究,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化作品的汉译和英译。本文主要对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同时探究现今学术界在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方面有待于完善之处,旨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译,向世界展示赫哲族的独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谢辉 《海外英语》2012,(15):189-190
以前的研究者多从文学文本视角研究《京华烟云》里的文化因素,而该文将小说视为文化文本,研究作家如何将其欲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分配到小说的时间结构中,从而揭示作家融入在时间符号中的不同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