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概念 提到“人文”,人们首先会想到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提出人文的概念都要远远早于文艺复兴。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文”一词是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果说“天文”是指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2.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面而言,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来,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的探讨与争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医学教育也必然而且必须对如何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好适应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医学人才需求这一重大跨世纪课题作出理性的思考与回答。 一、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诠释 “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易经),《易·贲》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突出强调人文的重要地位,作为文明的最高境界,“人文”是指那些积极向上的能够转移人心风俗、升华  相似文献   

5.
一、人文性概念的诠释“人文”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旧指诗书礼乐等。”《易·贲》中写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人文性主要是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人文"一词源于《易经·贲卦》中译释贲卦卦辞的一则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人道、人事,而"天文"指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之时 ,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并且强调 ,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谓“人文” ,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易经·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主张通过人的内心修炼 ,使其有德性、有善心 ,并且强调掌握礼乐仪文 ,琴棋书画等技艺。时至今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文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 ,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  相似文献   

8.
“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人类社会运行所形成的秩序、条理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伦理规范。在西方,15世纪末期意大利的学生使用了一个词叫umanista,英文即humanist,这是学生用来称呼教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而其所教授的科目被译为“the humanities”(人文学),在19世纪指的是语法、修辞、历史、文学、道德哲学这一套科目。由此可见,“人文”一词的出现,是与人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大学教育中人文课程的作用,谭伟平教授这样…  相似文献   

9.
董辉 《成才之路》2009,(7):38-38
语文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何为人文化?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说对于人对于各方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0.
“人文”的概念,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来了。《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文。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定义“文化”二字在中国出现较西方为早。甲骨文中是否有?目前似乎尚未能辨识出来。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文化二字是分开使用的,而且和现代语言中的文化二字意义有显著的差异。《易经·贲卦·彖传》有“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五经正义》对此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言圣人观察又化,则诗书礼乐之谓,当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有自己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科的内涵,才能抓住学科的教学规律,凸现学科的教学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工具性与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独特内涵。一“人文性”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从“人文”概念的历史演变中概括出其基本内涵。“人文”二字最早见于被视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要使孩子成为有知识、有理想、能做事、健康活泼有用的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就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等等。什么是人文性?《辞海》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性”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我国古代圣贤教育思想就具有人文性。孔子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对人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5.
何为"人文"和"人文关怀"?"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旧指对人规范约束和改造的诗书礼乐,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共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蕴涵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理性等种种精神成分。因此,"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但又难以确切指陈的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一词,辞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典籍中,"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单地说,天文是阴阳刚柔,人文是礼乐教化。从人文角度来看,一方面强调运用礼、乐、仪等方式对人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人文教育更是被提上了新高度。构建"融通古  相似文献   

18.
一、人文素质的涵义“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的精神和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化”乃教化、教育之意。在古罗马思想家那里,“文化”(culture)一词就含有“灵魂的耕种、陶冶、修养”之意,人必须经过陶冶,才能不流于粗鄙。可见,文化的概念本来是“人文化成”之意,即通过人发挥其精神力量转化这个世界,使之更合乎人性的要求。一句话,人文精神的含义即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文教育受到冷落,高校毕业生人文素质不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不利影响。21世纪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何从更深层次、更综合、更合理的角度增强教育的完整性、有效性,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适应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责》说:“放小利有收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现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