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竞争,市民对新闻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副刊在报纸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这就决定报纸的副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当副刊地位日益重要的时候,对于副刊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3.
(-)十分感谢省上新闻届的老前辈。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推动,就不可能有我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的成立,也不会有副刊的两次成功的评奖。报纸副刊有了和我省新闻奖相同的地位,这在我省的新闻史上具有开先河性质。这是基于对副刊在报纸中地位不可或缺性的认识。当然,也有他们对新闻事业后来者的殷切期盼,即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副刊研究会是我省各报副刊同仁的学术团体,其结合有着一个共同事业的坚强纽带。副刊在报纸格局中的地位,决定她只能依靠报纸的生存而生存、发展而发展。各报老总们的支…  相似文献   

4.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新闻版是分内之事。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扩版实践中,都强调要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报纸走了极端,大大压缩甚至砍掉了专副刊,引起读者的议论,有的作家还发出了“保卫文化副刊”的呼吁。根据读者建议,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专副刊的定位与改进”,意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端正对专副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专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专副刊也要与时俱进,以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我们报纸上的专副刊定会五彩斑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各大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报纸作为最古老的传播媒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和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传播媒体争夺受众,报纸应该充分重视副刊的作用,让报纸副刊和报纸新闻一起,成为应对竞争的主力。报纸副刊是报纸所独有的传播形式,就新闻质的规定性而言,它是报纸新闻的有力补充,在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吸引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报纸副刊不等同于新闻版,从版面内容来讲,可以说大量的东西并不是新闻,它是以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主体的.报纸副刊作为新闻纸这个舞台的配角,地位却不容忽视,需要精心策划.经过策划的新闻的确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令人震惊的效果.在副刊的制作中进行策划,同样行之有效.我想从副刊策划对编辑的要求以及如何做好副刊的策划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9.
副刊作为报纸架构中的柔性部分,所处的地位跟新闻版是有所区别的.副刊的版式与内容相映成趣,有着自己独特的版式语言.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与厚报时代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前报纸副刊的日益变薄。从80年前中国报纸“四大副刊”产生的那天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副刊一直有着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尊荣地位,但今天,有的报社已经把“副刊部”的门牌收进了报史陈列室。即使招牌尚在,也挡不住副刊版面日渐式微的趋势。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片面的数量升级并不代表质量的飞跃,副刊阵地的被迫收缩,也没有换来新闻友军所向披靡。新闻纸确实应当姓“新”,那么,报纸“减副”,新闻扩编,为什么读者依然不愿买单?为什么谈起我们的报纸,读者总免不了一声三叹?一是报纸“减副”,火了新闻,冷了报纸。规…  相似文献   

12.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偏爱副刊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4.
对于报纸副刊,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看来,副刊是名副其实的“副”,在整份报纸中处于次要地位。所在报社也不把主要人力物力投进去,读者反映也逐渐冷淡。许多报纸进行改版时,容易出现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碰上广告多或其它原因冲版,首当其冲也是副刊。种种原因致使副刊在整份报纸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轻。  相似文献   

16.
一 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陈炜 《现代传播》2001,(4):35-36
根据《辞海》的解释,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因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正刊),故名。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是 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的附张“消闲报”。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最早的报纸副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百多年来,报纸副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人们已习惯地把它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而井不注重或忽视它本身的新闻价值。直…  相似文献   

19.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报纸的副刊是大副刊,既有传统的文艺性副刊,也有服务性的专刊,还包括集新闻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周刊.大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