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分析底层网络在物理网络固化、资源利用率低、系统稳定性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自适应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映射过程中节点及链路多个参数对映射路径的选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底层资源负载均衡度、降低链路花费以及减少丢包率,从而提高底层资源的利用率和虚拟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蚁群算法的单向链路路由算法,该算法采用单向链路和双向链路相结合的方法,寻找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选择参数性能好的路径,最优路径上的总时延远远小于只支持双向链路的传统蚁群算法,而且最优路径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由此节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调度方法存在的负载均衡效果不佳,传输时延较高以及最大链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五元组和拥塞度预知的异构无线网络多路径流量调度算法.该算法考虑到多路径中带宽与时延的差异性特征,通过选取可用路径初步筛选出流量有效调度路径范围,建立中心网络流量模型,并采用五元组在可用路径中对路径进行编组,最后运用拥塞度预知方法准确反映路径的拥塞率,从而对不同拥塞程度路径进行调整与调度,将流量转移到质量较好路径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数据流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低的传输时延,并且最大链路利用率较现有方法有明显提高,负载均衡效果较好,充分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流量均衡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4.
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分离了传统网络的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目的是改造现有网络,简化网络操作,提升网络性能。利用SDN的集中式控制,提出一种路径分配的定量评估模型。首先根据网络的物理状态进行建模,从概率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链计算网络链路的重要性;然后在模型中同时考虑链路利用率、资源分配率、负载均衡和延时作为路径分配评价指标;最后根据不同需求对路径分配进行评估,得到最合适的路径分配方案,并用一个实例介绍了模型运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按需供给,起到流量优化与负载均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目标优化函数的农业传感器网络定位精度不高问题,基于多目标鸽群优化算法,提出了多目标鸽群定位算法,用于求解传感器网络的多目标优化定位问题.多目标优化函数由空间距离函数与几何拓扑函数构成,通过多目标鸽群优化算法得到其优化解.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节点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在大中型企业网络中,园区内的网络分布在多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线进行连接,区域内部部署不同的路由协议.在实际环境下,考虑到具体业务需求和网络可靠性,在不同网络出口位置会设置多条路径,实现数据流量负载均衡和链路备份切换,通过路由属性、链路成本开销及策略路由部署可以指定数据转发路径进行路由选路,使网络更加地便于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及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网络已无法满足需求不断升级及网络流量高速增加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即软件定义网络,突破网络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不兼容,对整个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集中管理,达到网络数据的灵活可控,最终实现网络管理和配置的实时性及自动化,从而解决现存网络系统的网络阻塞以及不可扩展性.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多路径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定义权重变量,对控制器进行多方面均衡考虑,最终利用对多个目标的优化评估实现路由选择.通过仿真实验可知,该算法可以提升网络负载均衡性,避免链路拥塞发生,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校园网用户提供一个快速稳定访问外部网络的通道,校园网的出口是网络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在校园网多链路环境下引入链路负载均衡进行了分析,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分步骤进行的链路负载均衡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路由器下一跳的选择有多条路径时,需要考虑负载均衡问题。负载均衡是路由器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其应适合于所有的路由器平台。它基于标准的路由协议,例如RIP、RIPV2、OSPF、IGRP等协议,允许路由器选择多条路径到达目的地址。多条路径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可提高网络性能。在介绍RIP协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基于路由器的负载均衡方法。在思科路由器中负载均衡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目的地址的负载均衡,另一种是按数据包配置的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多出口负载均衡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校园网多出口的必要性,对多出口网络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基于负载均衡器的多出口校园网的一种实现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实现多出口的负载均衡,而且能对外网用户访问学校网站的路径进行优化,大大提高访问速度,对于校园网的多出口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公交路网设计中的线路生成算法 ,这种算法结合运用公交线网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 ,并采用组合优化算法 ,以实现最大效益为目的 ,同时兼顾了用户耗时最省与运营费用浪费最少之间的平衡 ,更有便于规划者根据公交政策来选择合适公交直达率和线网覆盖率约束 .  相似文献   

12.
针对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融合网络,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动态负载传递(PDLT)算法.呼叫接入控制的动态垂直切换由整个网络状态和业务特性以及终端位置信息联合触发.当蜂窝网络或WLAN中无可用带宽资源时,该算法能够将重叠覆盖区域中新的语音或者数据呼叫传递到尚有带宽资源的网络;同时,动态计算网络带宽资源占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负载均衡算法是多任务实时集群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在分析了常见的均衡调度算法后,LOCEP算法通过对URL进行词典排序,按内容等分,依访问流量排序及分段互补等一系列方法将Web负载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多个后端服务器中.该算法比现有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现有校园网网络流量监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acti的网络流量监测系统,实现校园网络流量的可视化管理和监控工作。利用Cacti的SNM P信息轮询机制及网络气象图插件,实时获取网络流量信息,直观的显示网络链路的带宽和负载状况。实践表明,该系统的运行提高了校园网络管理的效率,也为网络的优化及调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的交通网络中,基于边序列搜索思想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交通网络具有动态时变的特性,在满足交通流先进先出(FIFO)约束的前提条件下,对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路权矩阵进行处理,根据路段上的交通流量,测算车辆通过路段所需的行程时间,最后将基于边序列搜索思想应用到单源的动态交通路径寻优算法中.  相似文献   

16.
为改进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短时交通流的预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用以优化小波神经网络。该算法使用交叉分组法对子群进行划分,再利用具有自适应因子的局部搜索策略平衡混合蛙跳算法局部与全局搜索能力,最后把得到的最优解用于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值,并对短时交通流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精确度达到97.43%,比传统方法提高1.016 1%,均方根误差比传统方法降低了5.587 9%,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流量矩阵估算用以对网络中OD对间的流量分布情况进行获取,在网络优化、规划和网络异常流量监测等网络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流量矩阵估算问题的数学描述,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为了克服流量矩阵估算模型的高度病态性,提出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流量矩阵估算算法,该算法能有效的克服估算模型的病态性,并降低了求解的复杂性.在进行仿真试验过程中,用校园网局部网络实际数据与其做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OD流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现有路网的利用率,提出一种依赖公交系统,基于GPS、GIS、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对该系统所需模块进行了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并给出了功能实现。该系统可提供实时路况信息,为公众推荐最佳出行线路,采用优化算法设计排堵方案,借助交通信号灯、交警手持设备等进行交通的智能干预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BP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采用L—M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将该方法应用在南方某市短期电网负荷预测中,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BP网络、L—M算法改进预测模型,该预测算法在预测结果精度和速度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无线ad hoc网络最小均方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uting algorithm is a challenge for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but current routing protocols for MANETsconsider the path with minimum number of hops as the optimal path to a given destination. This strategy does not balancethe traffic load over a MANET, and may result in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creating congested area, depleting power fasterand enlarging time delay in the nodes with heavy dut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outing scheme that balances the loadover the network by selecting a path based on its mean load-square, the proposed routing metric can reflect not only the loadof the path, but also the loa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path.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effectiveness of this routing scheme onbalancing the load over all nodes in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