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通过公共领域可以对国家相应的策略和工作进行评价和监察,对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而形成公众的舆论。合理的公众舆论在国家制定相关制度时起积极引导的作用,与之相反,不合理的公众舆论会阻碍国家制度的制定,并且影响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共领域下的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起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樊巍 《青年记者》2004,(5):51-51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即公众的意见。意见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的集中,组织和扩散才能反映公众对事物的评价。形成有效的影响力量。因此,虽然舆论不只存在于大众媒体中,但舆论监督通常意味的是新闻媒体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进行评论、批评,表达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舆论和意识形态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并不在同一范畴之中,但存在紧密的联系。舆论是公众意见的公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交集而成的结果,意识形态是系统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舆论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公众舆论施加影响。一定的舆论,总是受制于相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公众舆论对意识形态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笼统的相吸或相斥关系,其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舆论,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舆论,不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已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胜利,关键是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王燕 《青年记者》2013,(14):20-22
舆论是公众围绕社会事件、问题或现象而发表的一致性意见。舆论引导则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借助各种传播形式,向公众传播一定的信息和观念,以影响其思想,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  相似文献   

5.
刘泽宇 《青年记者》2016,(21):43-44
一 公民话语权问题与“舆论”及“公民”的概念息息相关.其中,“舆论”贯穿整个人类的文明社会进程,但一般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18世纪的西方.1762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和“意见”两词联合起来,创造出了“public opinion”一词,直译而来即“公众意见”,他把意见从个人思想拓展为社会公众的集体思想,将个人利益上升至集合的社会利益.而“公民”“公众”则是舆论的主体,所谓公众,即是由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组成的“公民大众”.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标识就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自由平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简言之,民众发出自我的声音才能成为“公民”“公众”,发出的意见的集合才能称为“舆论”.  相似文献   

6.
宋倩倩  叶红 《新闻世界》2012,(4):200-201
当下的舆论是公众、媒介、政府三方的博弈,三者都想争取主动,把舆论引至自己希望的方向。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便是舆论;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使其呈现出强大的力量,媒体代表、引导甚至制造舆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意识到,不能再用老方法来对待插上网络翅膀的舆论。  相似文献   

7.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是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将他称为传播学家,但是他对"群众"公众"舆论"等传播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沃尔特·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对"公众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将归纳分析塔尔德和李普曼笔下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新媒体语境下理性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旨在获得理性公众舆论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基本特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关系密切,可谓同根而生。但是,在它们自身特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探讨和厘清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自的特点,也有助于“媒体人”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提高新闻舆论的水平和品位。依笔看来,这两种舆论形态在自身特性方面的差异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方式上。概言之,公众舆论是自发的意见表达方式,新闻舆论则是自为的意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运炽 《今传媒》2005,(2):24-25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其实,我们所讨论的舆论虽然与公众意见有关系,但并不等同于公众意见。公众意见仅仅是舆论的一种。“从外在形式看,舆论是多数人的议论和意见,但实际上它是众人对社会事务共同感悟的坚强意志”,“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6,(4)
舆论和新闻舆论文/何微究竟什么是舆论?舆论是民意,是公众的共同意见。深入一步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社会集团,或不特定多数人对近期发生的某个重要事件,某种经济情况,某种政治措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等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公开表现...  相似文献   

12.
类别:新闻理论编号—一舆论导向所谓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介要把那些与己不同的舆论转化为与己相同的舆论,指导群众的认识方向,使之放弃一切不符合该新闻机构所主张的任何意见。新闻媒介引导舆论具体地表现为报道、分析当前形势、阐明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法,向公众提供鲜明、正确的道理和方案,在公众中形成强大的一致态度,使公众异口同声地赞成新闻媒介的意见,把公众的意见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新闻舆论在表达意见时,赋予舆论某种权威性,使人们感受到坚持这种意见的迫切性。由于新闻报道的形式通俗易懂,具有天天渗透的特点,它所…  相似文献   

13.
舆论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其最主要的表达渠道,于是媒介监督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状态下,舆论监督应该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①在这种压力的督促与影响之下,被监督者的言行出现与公众意见一致的倾向,这就是舆论监督要达到的目的。基于舆论监督的这一内涵,媒介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底线——那就是始终自觉地作为公众意见的发布者,政府政策的影响者,一旦突破了这个底…  相似文献   

14.
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指多数人对某种事态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引导人们、引导社会走向的倾向性、影响力,是近几年来新闻工作中经常强调的一个命题。从我国社会实践看.新闻事业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那么,在新闻舆论导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社会成员对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大致相同的看法。舆论表现了人心的向背,其作用是特殊而巨大的。一个正确的舆论一经形成,对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转化就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在无形中成为评判人们品行、行为的标准,产生巨大的精神、道义力量。 新闻事业具有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一项政策、一种主张,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就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经过新闻媒介广为传播的意见往往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新闻媒介通过对群众关注的问题的报道和评价,来表现其对是非评断的倾向。新闻媒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可避免地要作用于受众,它借助新闻手段广为传播的意见,往往可以形成社会舆论的主流。这种引导舆论的功能,是任何别的行业难以比拟的。重视对这种功能的研究,掌握引导舆论这门科学,是新闻从业人员提高思想及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事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各种监督意识,本篇论述的监督意识,是专指新闻舆论监督意识。何谓“舆论”?通常认为,即众人的议论,或公众的意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舆论”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新闻舆...  相似文献   

17.
舆论学的研究中是否该关注心理问题,对此学者们并不质疑。但是,怎样去研究舆论中的心理问题呢?当我们看到舆论中积极表现的意见和态度,尤其是这些意见和态度以非常强烈的气息将公众卷入其中时,是什么在支持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④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具备舆论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网络媒介发挥其特殊功能将个人反应机制进行汇集、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聚合效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网络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网络舆论传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可以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还将发生深刻变化”,并要求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西藏“3·14”事件的舆论攻防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