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把一幅卡片呈现给一个人,卡片的一边画有一只猫,另一边画着一只狗。让卡片一边对着他,另一边对着别人。要求他回答他和别人各自看到什么。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可是如果幼儿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种能够意识到别人与自己的观点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排卡片     
游戏课上,我们指导小班幼儿间隔排列红绿卡片。我拿了5张红卡片和6张绿卡片堆放在黑板的一角(故意多拿了一张绿卡片)。我先拿了一张红卡片贴在黑板上,接着在它的右边贴了一张绿卡片和一张红卡片。然后,我请小朋友们接下  相似文献   

3.
卡片的妙用     
街上的小摊上到处都卖各种卡片,六岁的儿子对卡片爱不释手。他把给他坐车回家的钱用来买卡片;他有时只吃一点点早餐,以省下钱来买卡片。开始我很烦儿子这个爱好 ,后来我想不如因势利导,利用儿子的这个爱好,和儿子开展一些玩卡片、赢卡片的游戏。在有趣的玩卡片游戏过程中 ,儿子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他在各方面的学习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利用卡片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是用拼音卡进行拼音教学,教儿子读准、认准声母和韵母。儿子读小学一年一期时,复韵母记不太清楚,ɑ o、 ou、 iu、 ui经常混在一起,ɑ n、ɑ n…  相似文献   

4.
小饲养员     
目的: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准备:①与参加游戏人数相等的动物卡片;②游戏前老师把这些画有动物爱吃食物的卡片放在小桌上。玩法:①分给每人一张动物卡片,让小朋友把动物卡片藏在树下、草地上或花丛旁,然后回到老师身边。②请幼儿想一想:自己藏的是什么动物,它最爱吃什么?想好后,向老师买“食物”,不要买错了。  相似文献   

5.
王海华 《山东教育》2002,(30):37-37
在体育游戏中我们发现“偏食”现象时有发生,即在一个游戏中,有的幼儿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有的则在一边被“晾着”,坐冷板凳。如传统的“丢手娟”游戏,游戏时,有的幼儿被丢了四五次,有的幼儿一次也没有被丢过,只在那里可怜巴巴地蹲着,无奈地给别人伴唱着“丢手绢”……长此以往,必将对这一部分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严重违背了面向全体的原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1.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身体素质不同:一个班的幼儿,有的身体素质好,有速度,有力量,并且灵敏协调;有的身体素质差,反应慢,速度、力量也差。…  相似文献   

6.
听声叫名     
参加游戏者围成圆圈,请一位幼儿蒙住眼睛站在圆圈中央。幼儿围成的圆圈一边转动,一边分别呼喊被蒙住眼睛的幼儿的姓名,让他猜是谁在喊他。猜对了与被猜着的人交  相似文献   

7.
找朋友     
目的:培养在集体面前大胆讲活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准备:免、羊、鸡、鸭、鸟等动物的头饰或卡片;每个幼儿记住自己所持的是什么头饰或卡片。玩法:幼儿坐成一个圆圈,戴上头饰或将动物卡片挂在胸前。游戏开始,全体幼儿拍手,一个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地念:“找呀找,找朋友,我的朋友是小兔。”于是戴小兔头饰的幼儿接下去说:“找呀找,找朋  相似文献   

8.
游戏进行时,智慧自然生。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常常会为孩子们的想法、做法、玩法而惊艳,而游戏时教师所提供的充足材料以及给予幼儿的充分自由,是孩子们自主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水平的最好支持。发现、记录、支持幼儿分享他们的经验,便是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发现游戏中的实用妙招小顾和小朋友一起在建构区玩,用很多积木在地面上铺摆出一片"城堡森林"。"我们还需要很多积木……"小顾一边说,一边去搬积木,高高的一叠积木捧在手里.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我在组织幼儿玩“谁的飞机飞得高”游戏时,开始我只是示范几次,就让幼儿自由玩,我在一旁看。我发现有几个幼儿玩了一会,就不玩了,他们还走到我身边说:“老师 ,我不玩了。”我请他们去和大家一起玩,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这时,我拿起一架纸折飞机,一边向空中丢 ,一边说:“我的飞机飞得好高。”小朋友听见了高兴地围过来,一边玩 ,一边说:“老师,我的飞机也很高。”“我的飞机会转弯。”“我的飞机飞得远 !”那几个说不玩的小朋友也玩起来了,一边玩一边说:“老师,看我的飞到哪里去了 ?”这说明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极易受…  相似文献   

10.
九、拼图讲述——我爱我的幼儿园教师:“老师带来四套拼图材料,每组一套,你们看清楚后,在泡塑底板上拼好。然后,轻轻地讨论:这是什么地方?他是怎么样的?要用最美的词句来讲。”幼儿们一边拼图,一边议论,大约五分钟就拼好了,它们是:1.明亮的教室,幼儿在学习;2.美丽的花坛,中间有高大的雪松,四周有各色花朵,幼儿在浇水;3.宽敞的礼堂,幼儿在吃饭;4.欢乐的儿童乐园,幼儿在做游戏。教师把它们钉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应该为每个幼儿搭建一片合适的天地、为每份经验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为每个游戏增加一点小小的障碍、为每个游戏构架一座开放的桥梁,以促进幼儿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做游戏、对话、看图画、唱歌等形式教幼儿学习儿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游戏式:幼儿的学习应当是游戏式的。让幼儿在玩中体会和理解儿歌的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我拿出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让小朋友你开过来,我开过去,一边开一边  相似文献   

13.
接龙     
将分别画有花、小动物、蔬菜、水果等物品的卡片放在一个小布袋里,游戏人数不限,幼儿围坐成圆圈。教师把小布袋交给圆上任意一个幼儿。教师击鼓,逆时针方向传递小布袋。鼓停,拿到小布袋的幼儿摸出一张卡片,说出卡片上画的东西,接着依次逆时针方向每人说出一个同类东西的名字,例如牌上是花,则依次逆时针方向每人说一花名,菊花、梅花、桃花、桂花……谁说错了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听教师的,还是听幼儿的?怎样才能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孩子们纯净目光的注视下,在孩子们充满童真的话语中,我常常选择智慧地妥协。不是毫无章法地退让,而是机智迂回地化解。妥协中包含着对幼儿的理解、尊重、爱护。中班上学期,在一次初步认识钱币的数学活动后,我准备将活动中用到的"钱币"卡片投放到游戏区,让小朋友们在"超市"游戏中使用。卡片有一元、二元、五元和十元等不同的面值,是全都投放进去,还是只投放一元的卡片呢?孩子们没有学  相似文献   

15.
游戏说明:老师发给幼儿1~9数字卡片人手一套。音乐起,全体小朋友拍手伴唱,当演唱到第六小节时,老师出示加法或减法计算式卡片,幼儿用卡片上的数字回答计算结果。如老师出示  相似文献   

16.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自主式手指游戏是以幼儿为主导的一种手部运动游戏,孩子可以自选内容、玩伴,自定玩法,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它不仅简单易学、有趣好玩,更具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分析了传统游戏存在问题之后,提出要将自主式手指游戏纳入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范畴,并从"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营造幼儿自主游戏的氛围;选择科学适宜的内容,调动幼儿参与游戏兴趣;开展积极有效的指导,搭建幼儿个性发展平台"三方面阐述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自主式手指游戏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正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梦幻山谷》的第四个活动《找一找》,这是一组图形评价类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活动基本掌握实心圆、圆环、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并从实物卡片中找到相似的其他实物。  相似文献   

19.
陈一平 《早期教育》2002,(10):39-39
在我园多功能教室里正进行着一周一次的常规性教研活动,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学习歌曲《小茶壶》。教室的屏幕上展现出她精心制作的电脑课件的画面:各式“小茶壶”,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幼儿在电脑课件画面的感染下,专注地欣赏着歌曲。接下来,青年教师安排的环节是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姿态各异的“小茶壶”。开始,她让幼儿个别表演,想好动作的幼儿分别上台表演,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当老师说“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来扮一个小茶壶的造型,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时,小朋友们很快在场地中间找好位置,用动作模仿起“小茶壶”的造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歌曲的活动之中。这时,一位小朋友发现了教师使用的电教设备——液晶投影仪和电脑没有关闭,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和投影仪射出的光束吸引了他。于是,他俏俏地走过去,一会儿看看电脑屏幕上的“小茶壶”,一会儿把手伸到投影仪的光束上,玩起了手影游戏。老师发现了,用眼神示意他,试图阻止他“开小差”。然而,他视而不见,继续着他的“探索”活动。这位青年教师只好将电教仪器关闭。这时,这个小朋友干脆绕着展示桌转来转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预定的教学计划还没完成,这时是放弃对全体幼儿的指导,抓住机会教育这一个小朋友呢?还是继续按计划完成面向全体幼儿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犹豫了。  相似文献   

20.
【镜头回放】在大班故事教学《可爱的小兔》中,教师A变过去的“完整讲述”为看图讲述与设问相结合: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频繁提问,故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生动性被破坏,幼儿倾听的欲望与想知结果的渴望也因一次次的提问而中断,并渐渐丧失倾听的兴致,对问题的回答也是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