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的改革和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养导向的作业。因此,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作业设计的质量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初步探讨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的逐步落实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基于对新课标具体内容的解读,调整校本作业的设计思路,让作业的设计更有助于学校教育的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文章中,教师充分说明当下校本作业中存在的困境,同时强调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校本作业的设计意义,分析新课标对校本作业的影响;基于此探索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校本作业设计路径,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振华 《江西教育》2023,(25):56-57
<正>“双减”是提升教育生态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的落地,给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注重理论研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引领“双减”实施两年来,虽然有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的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运用、课后服务开展等方面,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小学作业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要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管理.2020年笔者对11个县(区)的138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关于作业设计与管理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作业设计、作业实施和作业管理等方面.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  相似文献   

5.
为了追求教师质量卓越,强化教师专业主义以及彰显课程改革理念,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英国中小学教师标准》,并于2012年9月正式实施,这是针对所有中小学教师的一项新的教师标准,其框架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理念、教师教学纲要和教师专业素养。中国可以从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强化责任意识、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提升教学效能和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俊英 《天津教育》2023,(35):74-76
<正>“双减”政策的颁布明确了减少中小学作业总量、提高学科作业设计质量等教学改革要求,从宏观层面出发强化作业管理整体决策,同时聚焦微观层面切实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关注“双减”政策落地实行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面临精简数量、夯实质量和多元拓展的教学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目前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数据,阐述当前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的发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及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作为作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作业指导关乎着良好作业效果的达成。当前普遍存在着中小学作业指导不被重视、作业指导链不完整、作业指导责任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中小学教师观念偏狭、作业指导的异时空性和作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突破狭隘的认知理念,重塑科学的作业指导观;增强作业指导能力,构建完整的作业指导链;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作业指导研究,完善作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雪芳 《福建教育》2022,(18):27-29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作业变革的焦点逐步从“如何设计优质的作业”这一表层问题延伸到“如何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校本教研是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尽快将作业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创新和优化校本研修机制和路径,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双减”实施以来,校本作业设计研究成为中小学一时的热点议题。各地中小学积极研发符合自身校情、学情、教情和考情的校本作业,其中暴露出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校本作业内涵、功能及价值认知存在偏差;校本作业思想、观念和设计传统守旧;校本作业实施效果和评价缺乏监测管理。欲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作业思想,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根本是要规范作业设计流程,整体考量作业组成要素;关键是要立足大单元规划视角,构建高效能学科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技术。中小学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必须确立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现代教育知识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种基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由问题发现与分析能力、文献查阅与综述能力、方案研制与实施能力、成效评估与反思能力、成果提炼与分享能力五种能力构成,突出教师从实践经验到教育规律把握背后的思维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能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要让问题发现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起点,要借助文献综述修炼教师专业发展学术底蕴,要掌握以行动研究为主的问题解决路径,要让教育写作成为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呼唤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落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和上海中考改革对“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明确提出又加剧了这种教师发展诉求。跨学科联合教研是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笔者在上海市A中学任职期间的探索,分析运用深度教研理念建构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机制的理念和路径。项目设计了跨学科联合教研的组织架构、配套制度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跨学科教研模块,开发跨学科教研工具,配套跨学科作业改革,提升了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的实践效能,形成了一种匹配中考改革需要和“跨学科”教学改革理念的教师集体成长新样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专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初、中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主体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较高相关,通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参与度,进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效能感、职业幸福感,将有效地遏制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业设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注重外在规模走向注重内在质量,从同质化走向特色化。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应回答缘何、是何、如何的“3何”问题。“源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是何”指向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解读,“如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烟台市中小学作业改革从2007年起步。十几年来,始终坚持优化设计、提升品质、增强效能、区域推进的思路,从求根问道抓起,不间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标本兼治实施区域综合治理,区域作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专题培训是增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专题培训团队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在落实培训方案时应注重中小学教师网状知识结构的生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升;要注重教师的实际获得,包括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加强教学能力建设、增强科研能力等;要促进学校和校长以专题培训为抓手,激活教师创新思维和教学改革行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分析“教育信息化2.0”及“区块链+教育”理念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创共享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影响的基础上,挖掘联盟区块链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的契合点,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创共享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设计该生态系统的“多中心互惠共生、协同竞争共创共享、多技术协同资源优化增值”等运行机制,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创共享生态系统中教育资源的流转与共享,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9.
辉进宇 《中国教师》2008,(16):15-16
<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但长期以来,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状况,这种状况制约了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激发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识、提升教育科研的素质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教学内容的认知、教学方法的认知和教学能力的认知三个方面。提升该领域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包括:一是开展教师职后主题培训,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三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四是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