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用她的善良、朴实和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感染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钟情于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崇尚她在小说中描述的与传统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精神。本文意在通过比较和对小说中的情节分析来探求女主人公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3.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姜刚《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令人一读再读而余味不尽.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简·爱的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舅父去世后,狠心的自...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享有特权的隐身人——谈《简·爱》的自叙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在人生的道路中都有一段生活历程是那么接近:一个家境清寒,一个孤苦伶仃;摧残儿童身心的所谓慈善学校都给她们俩留下辛酸的童年回忆;长大了都身子瘦小,容貌平常;为了生计,都不得不充当地位低微的家庭女教师……《简·爱》这部自叙体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成分。女主人公的倾吐、呻吟、呐喊,  相似文献   

6.
对简·爱性格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7.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9.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19世纪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人们想到的总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以及她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惊世骇俗的爱情。然而,笔者在本文中所关注的却是小说中的教育问题。概括起来说,《简·爱》中有三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司库、监察——布洛赫斯特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教师——斯盖切德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学监——丹波尔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爱作为家庭教师,对阿黛拉的教育方式也属于这一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三种大不相同的结果,孰优孰…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台是马克思称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简·爱》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等级制度和社会偏见的樊篱,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新型妇女形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揭开了妇女解放的第一页,使被压抑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受到了启发和鼓舞,精神为之一振。 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以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多数读者都历史唯物主义地肯定《简·爱》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但也有人指责主人公简·爱,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希克厉,读者或评论家给他的头衔,不是恶棍就是魔鬼,不是暴君就是豺狼…… 遭到这样的咒骂,原因在于希克厉。他不仅给小说中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两户人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在《呼啸山庄》发表了近半个世纪内,给作品本身引来了一场大灾难。人们不能原凉,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怎么会创造了这个十恶不赦的怪物。 主人公是一个恶棍。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奉劝诸君,阅读《简·爱》吧, 可是把《呼啸山庄》烧了吧。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一个被读者忽略了的角落,即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作的三幅水彩画。笔者通过对三幅水彩画的解读,挖掘了简·爱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     
艾米尼·勃朗蒂乃《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超越了时代的限囿,以精湛的文学艺术戏剧性地再现了后来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本能冲动。小说奇特的性格塑造手段、怪异的情节发展过程,总能给人提供全新的启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没有魅力的文字称不上文学,缺乏魅力的作品是可怜的,而缺乏经久性魅力的作品一见文学史便化为乌有.从《简爱》电版之初所引起的轰动性效应,到“作家三姐妹”公开亮相后人们争相撰写和阅读勃朗台家族人物传记的所谓教朗特热奋到X洛蒂情书被发现时的展动而使人们对《简·爱》产生的更浓的反恢性兴趣以及到后来原型批评、女权主义文评对《简·爱》的再认识一一甚至是令人惊奇的再创造……。《简。爱》及其作者的冲击认连续不断,象弱小的简·爱却其有惊人的戍盛生命力一样,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夏·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一个行为古怪、恐怖可怕的疯女人──伯莎·梅森。 长期以来,这个人物只被看作作者推动情节的一个工具,或者是所谓夏·勃朗特小说中哥特式小说因素的一个例证,因而受到或褒或贬的评价。疯女人本身的文化内涵,也只是在有些学者讨论简·爱形象时,被附带地指为一种疯狂与危险的载体,或是某种宗教力量或主人公内在行为准则的外现。直到女权主义运动兴起,疯女人的地位才有所上升,受到的关注也才日益增加。但是,正如有的评论者所说的,女权主义只是打开了通往疯女人住的阁楼的一扇窗户,而不是所有窗户…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19.
<正> 十九世纪中期,勃朗特一家出了三位女作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的成就当属最大,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优秀小说。 大约一个世纪后,英国另一位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莫里叶创作的小说《蝴蝶梦》因其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轰动文坛,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典名著。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忍辱负重、生活艰辛而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女主人翁形象 ,所以《简·爱》历来颇受读者的青睐 ,但是冷酷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简·爱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一些权利 ,但却使简·爱变得更加坚强和善良。由于作者对于人性中的邪恶因素存在着特殊的看法 ,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才这么清晰明确 ,从而感染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