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人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一从全文看,作者时时处处紧扣“治水”,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把大禹治水前前后后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顺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犤设计特色犦在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一系列的读书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通全文,初步感知1.揭示文题,设计问题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丑小鸭是谁?…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禹的顽强意志,学习禹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体味;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禹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板块一:习旧引新,做好铺垫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大禹治水》)2.你认识这几个词吗?无家可归代代相传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3.千、万、九这些数字都表示数量多,请大家读一读。  相似文献   

4.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大禹抛弃了传统的"水来土掩"的治水方法,改用疏导的方法制服了汹涌的洪水,这一伟大创举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关心爱护、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容易产生思想问题,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引导,忽视了这一点,单纯抓文化知识教育,必然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5.
浅谈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有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中山 《教育探索》2001,(12):68-69
一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必然影响社会人口素质的高低。那么,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呢?美国的保罗伟地博士曾以“心目中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为中心,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概括出学生眼中“理想教师”应该具有的12种素质:———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犤1犦。———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犤2犦。———耐性。“她决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犤3犦。———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把所学到…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用具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课件。2.课本有关插图。教学过程犤导入犦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学生回答)犤板书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犤板书犦第一节自然环境犤课件犦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犤提问犦在东西半…  相似文献   

7.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地球小卫士记者招待会”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l.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禹的顽强意志,学习禹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体味;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禹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习旧引新,做好铺垫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2.你认识这几个词吗?无家可归代代相传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3.千、万、九这些数字都表示数量多,请大家读一读。  相似文献   

9.
大禹治水     
(一)大禹(yǔ)为人聪明机智,和蔼(ǎi)可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非常讲信用。大禹的父亲鲧(ǔn)治水不力,被舜(shùn)流放到羽山。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4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jì)一起启程赴(fù)任。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cuò)施。他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洪水。(二)大禹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10.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11.
堵与疏     
大禹治水之所以取得了成功,除了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决心外,关键的是采取了科学的治水方法——变堵为疏。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我们何不也借鉴一下大禹冶水的办法呢? 当前,由于待遇偏低等原因,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流失现象严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将大禹治水与治水中的群龙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解绎,认为禹治水神话中的群龙实是指洪水河川本身。洪水河川是龙诞生的生态起点和自然基础,是群龙之形的最原始的基形。群龙的动物类性状特征是以洪水河川中之蛇蟒蜥鳄为具象载体。禹治水时的龙蛇尚不是夏部族的图腾。禹命名为“擒蛇”或“擒龙”,禹逐杀龙蛇状的共工、相繇,治水中“黄龙曳尾”等等原始事象均是以神话变形的方式涵藏或再现着群龙与自然洪水河川间的真切关联,是用神话语言认真而曲折地叙述着禹疏川导滞治平洪水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3.
犤教学思路综述犦《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大家”写的一篇科普“小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从阅读入手,感知语言文字,体会文势;在此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抓住文脉;然后深入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体察文理;最后探究全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学习文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默读这一阅读方法;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积累优美、准确的词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步提高。犤教学简说犦一、从阅读入手,初步感知全文该文写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词语运用准确,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根据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首…  相似文献   

14.
犤教材分析犦《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22课。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我家后院菜园里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井的喜爱和对掘井人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正是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这篇课文的语言凝练清新,结构紧凑严谨,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受到启迪,还能对学生进行段式的训练,是一篇很好的读写范文。犤设计理念犦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How cute!     
Howcute!———真可爱,真漂亮!“How+形容词”可以表示感叹,我们也可以夸奖一个人:Howclever。———真聪明!Howbeautiful。———真漂亮!犤kju:t犦pound犤paund犦磅shopkeeper['pki:p]店主scale[skeil犦秤,天平weigh[wei]称……重量母亲:我让我的孩子买两磅苹果,可你只给了他一磅半。店主:我们的秤没问题,太太。你有没有称称你孩子的重量?Isentmylittleboyfortwopoundsofapple,butyougavehimonlyapoundandhalf.Myscalesareallright,madam.Haveyouweighedyourlittleboy?How cute!@末末…  相似文献   

16.
犤习作内容犦以“笑”为写作范围,写出自己或他人高兴的事,题目自拟。犤训练目的犦这篇习作训练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培养创新能力。犤训练要求犦1.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真实的材料,也可展开合理的想象。2.习作内容必须和“笑”有关,能具体写出生动的故事情节。犤教学过程犦一、以“笑”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笑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笑使人感到愉快,笑使人感到亲切,但是笑有多种多样,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生:有大笑、微笑、窃笑、傻笑。生:有哄笑、冷笑、嘲笑、苦笑。2.师:笑大多跟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大禹治水一改鲧的哪里决堤泛洪哪里堵的做法,而是确立了河水的走向之后,进行疏通河道工作,引千里洪水流入大海,从而彻底解决了洪水泛滥的祸患。也正是缘于此,大禹治水才被后人所赞颂、称道。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大禹治水在疏通河道的同时是一定要加固堤防的,否则,如果大禹只是重于疏通河道,而忽视了堤防的堵漏工作,他的治水大业是断难成功的,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后人的赞颂、称道;  相似文献   

18.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撰写镜泊湖奇观解说词”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自读课文,编写解说提纲揭示课题后,设计情境。镜泊湖是黑龙江省的著名旅…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的《理水》写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原名《治水》,《鲁迅日记》二十四记载:“夜作《治水》讫,八千字。”同年十二月收入《故事新编》,改名《理水》写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最有名的皇帝。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治水。这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几千年来,他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经、史、子、集中,都有关于他的事迹的记载。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他的遗迹,古往今来,吸引着不少游人前去瞻仰。如湖南南岳就有金简峰(传说禹到南岳,求得金简玉书,治服了洪水)、  相似文献   

20.
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人民中广泛地传颂着。这一方面是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一方面是对禹能掌握水的规律,恰当地采用“导”的方法治服洪水的敬佩。相反,禹的父亲鲧单纯采取“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息,是鲧没有治水的愿望吗?不是,问题在于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