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师,顾名思义是著名的教师。名师之所以成名,是因为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得到专家、同行认可。在我看来,学习名师,最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的课堂,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一招一式,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那么,我们应该向名师课堂学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慎仿名师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名师;每个教师都想通过模仿名师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要慎仿名师。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模仿。因为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来定。有的教师热情洋溢,有的教师诙谐幽  相似文献   

3.
<正>名师的课,百听不厌;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名师的课堂,个性彰显;名师的课堂,思维活跃,思维火花四处迸射,我们青年教师不禁被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新生代的年轻教师,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如看书、看光碟、听课等)来模仿名师,或套用某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学课"。这种生搬硬套的学课方式是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然生成的仰慕"名师、名课"情结,是不科学的、错误的,需要我们教师去正确地批判与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4.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正每次优质课评选,总有教师展开"网络大搜索",下载名师名课,模仿其"一招一式"来组织教学,启发学生……可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诚然,名师课堂呈现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精湛教学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名师精品课、示范课竞相闪亮登场:在教育图书市场上和教育期刊中,名师的书籍琳琅满目,名师的经典课例随处可见.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和纯熟的教学艺术,令广大教师钦佩和羡慕,继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效仿,学习名师、争当名师一时风行起来.那么,我们向名师学习,究竟应该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承认自己的课与名师课有差距,但我们究竟能不能模仿他们的课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从名师身上学习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但是普通教师和名师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教师一味模仿,不仅浪费时间精力,最后连课也上不好,如邯郸学步。因为每个教师的素质不同,个性不同,教学对象、环境不同,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学习名师也要"拿来主  相似文献   

9.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从名师身上学习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但是普通教师和名师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教师一味模仿.不仅浪费时间精力,最后连课也上不好,如邯郸学步:因为每个教师的素质不同,个性不同,教学对象、环境不同,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学习名师也要“拿来主义”,首要的是自己能够吸取的,特别是语文性、工具性突出的。  相似文献   

11.
谢丹 《今日教育》2009,(11):35-35
"不能贻误孩子,是一种责任。"这是"名师"身上最需要学习的东西。聆听"名师"的课时,教师们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想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也能像"名师"一样游刃于课堂。然而,几经模仿之后,原先的那股激情消失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结果是"东施效颦"。教师们哀叹:"名师"的课虽好,但我们无法效仿。的确,每个人的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完全效仿是很难的。但有一点  相似文献   

12.
每次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课,都会听到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陶醉于名师的课堂之中,可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借鉴了他们的教法、设计进行实践时,却发现课堂"惨不忍睹".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听名师的课,该向他们学什么呢?笔者很幸运,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有很多听名师课的机会,不仅使自己获得了理念的熏陶、策略的借鉴,还焕发起改造自己课堂的信心、勇气和激情.  相似文献   

13.
一、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名师的课堂教学精彩所折服,也常会套用名师的教学设计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但往往难以进入佳境,难以达到名师课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效果却迥然不同呢?我想,教师在借鉴名师经验开展教学时,除了"形似",还要"神似",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很多人都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想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名师。现实中,不少人却在前进中消沉,在成长的道路上得过且过,最终成为一介“教书匠”。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呢?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不少教师把听教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的课作为自我成长的捷径。这本来是好事,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何听课后的教师却难以成为名师呢?甚至还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依旧如故或提高有限,其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值得我们去反思,教师应如何听名师之课?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成为名师呢?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走在课程改革前沿的名师也为教师们展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课。聆听名师的课时,教师们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想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也能像名师一样游刃于课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常常羡慕名师的课堂,每次优质课比赛期间,总有不少教师照搬或模仿名家的课堂教学,结果学来学去,也仅仅学了人家一点"形"的皮毛,而真正"神"的精粹却学到很少.为什么学到的很少,因为我们的底蕴不行.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教师底蕴的释放和展示,如果教师的底蕴不够,课堂又怎么能够上出深度呢?那么,教师的文化底蕴究竟应该如何修呢?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名师课,很多教师的反应是:名师课好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普通教师。其中的原因,一者,认为名师课非常成熟,高深莫测,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折射出他们的个性品质,散发出独特的教学魅力。再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涵养、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远远不如名师们,名师们的课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20.
这是山东省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一位音乐教师上的《大雨和小雨》一课。学习歌曲之前,教师先播放来自城市、森林、乡村中的各种声音,并让同学们进行分辨、模仿。然后让学生们回忆: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老师,我昨天听到下小雨的声音是——沙沙沙。”“老师,我从电视里听到下大雨的声音是———哗哗哗。”……教师接着问:“谁能用大小不同的声音来区分大雨和小雨呢?”学生一个个站起来模仿自己听到的雨声。在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并稍加指导后,孩子们不但能完整地演唱出这首歌,而且基本完成了本课学习的难点———雨声的强弱之分。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