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于隋朝的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诸多发展,包括:强化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通过科举制强化国家教育制度;把科举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唐太宗对科举制的发展赋予了科举制更深刻的内容,以至科举制在封建社会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的主要标准,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存续了整整1300年。自1905年被废除以来,科举制度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本文从科举制的特色和影响谈起,力求人们坚持扬弃地对待科举制度,远离偏见,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时期;“家天下”,“察举取仕”时期;“科举取仕”时期这样三个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前后相继的阶段。强调认真研究和总结古代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关中人才之盛唐群唐代的关中①,不仅政治、经济、军事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人才方面也名列前茅。唐代近300年间,关中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又多栋梁之才,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然而,史家所看重的是其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于人才则绝少论及,...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选官制度,到了近代,科举制被介绍到欧洲,对欧洲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官场盛行的清谈之风,是当时政治日渐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变状况,一些 有识之士尝试用新的办法选拔人才,科举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萌生的。  相似文献   

7.
自主招生试行15年来,在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推动人才选拔机制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不公平问题。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偏向于考试评价形式和考试评价内容上,本质是缓解自主招生考试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问题。明确自主招生人才选拔目标,构建公平的自主招生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创新高中学业评价体系,是建构公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自主招生人才选拔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其文化的承上启下和包容性著称,其中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对知识和教育的制度性开创以及对科举这一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的丰富、完善。本文就唐代教育与科举体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王建秋 《职大学报》2005,(1):101-102
《唐律疏议》是我国古代法学世界观和法律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内容博大精深,尤其是唐代的反贪立法,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唐初整顿吏治方面卓有成就。总结唐代反贪立法的经验,不仅有助于了解唐代法制的精髓,也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贪立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管高校领导干部,党如何管好高校领导干部"等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最根本的特色和优势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关键在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离不开讲政治这一根本原则,政治标准应成为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内在逻辑要求必须推动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制改革,推动完善大学领导体制,推动权力依法有序更替,实现民主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在古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诏敕律令等政书类文献,研究体育在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选取唐代这一典型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探究其体育文化的形态与特点,以期能体现古代体育文化与整体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的相互适应,发掘古代体育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各个阶层都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代公主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唐代女性地位的普遍提高,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公主日常就很重视书法学习,加之社会上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皇室重视培养;公主身份尊贵,有较好的客观学习条件,所以唐代的很多公主都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的招聘是旅行社发展的关键.由于行业发展条件及招聘人员素质等限制,我国大部分旅行社在招聘中存在没有人才的长期需求计划、缺乏详细的岗位说明、招聘中忽视旅行社社会形象和缺少有效的招聘评估等问题.旅行社在招聘中应从设定用人标准,做好前期招聘准备、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规范招聘体系和流程等方面着手进行有效的招聘.  相似文献   

14.
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社会角色。唐前士人的社会角色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唐代士人社会角色的变迁是与唐代社会政治的变迁紧密相连的。儒士、文人和官僚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唐代文人的基本面貌。从社会身分的角度看,活跃在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几种社会角色,基本上可说是郎官、翰林学士、谏官、幕僚、州官等等。这几类人中,除了翰林学士是新产生的一种社会角色外,其他几类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官僚体制格局中略作调整;但郎官、幕僚和州郡官之流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尤为活跃,所起的作用也更加明显。科举和入幕,特别是科举,成为士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转换社会角色的两大基本途径。大多数士人都走过这条坎坷不平之路。而科举和入幕的共存,集中体现了唐代士人社会角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举制是通过传教士传播到西方去的,利马窦和曾德昭是其中的佼佼。中国科举制为西方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参照物,中国科举制是中华民族的向西方人提供的足资社会进步的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税负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极为重要的内容。因为中国古代社会为农本社会,重农抑商,国家税赋来源是田赋而非工商业的税收。唐代的税负制度尤其受到学者的关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吏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不少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惩治腐败。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并实行奖廉和惩贪并举的政策,以促进国家吏治的清明,这些廉政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代科学虽有发展,但与前后朝代对比,相对是个低谷。其原因,与科举制的发展有关,在门阀制度终结以后,大量士子都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潜心文词以图功名,冷落了科学,这是后来中国科技落后的一个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层次教育,而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中的招生制度则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如果在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研究生教育应实行适当收费,正确处理研究生招生中的平等与效益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地加大完善力度,非常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以较完善的体制,将谏议活动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这些规范,大多存于《唐六典》、《唐会要》中。由于唐代诗人大多有谏官经历,其诗歌也涉及唐代谏议制度的规范问题,有些能填补史载之空缺,月给谏纸、谏囊献书、避人焚草等即是如此。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谏官的参政议政活动,而且还为完整认识唐代谏议制度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