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著述亦值得关注。由1935年到1936年多篇历史小说结集的《豕蹄》成为他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而伴随着《豕蹄》的创作,郭沫若也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关于典型的理论。郭沫若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脱却了从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机械搬运理论主张的方式,贯注着个人深入独到的思考,成为他后来形成系统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和关于悲剧的美学理论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40多年来基督教信仰始终是其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受过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作为民主革命家,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革命事业与基督教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在民国元年间辞谢临时大总统后的三次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演讲和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时期的三封信以及孙中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3.
徐嘉瑞先生是云南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研究的范围涉及戏剧、历史、文学、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而在他所涉及的研究、著述领域,几乎都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化学术成就对学界至今还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就徐嘉瑞先生在上述领域的作品和成就分类阐述,肯定其学术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姚永朴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他辛苦执教五十余年,经历了近代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书院、学堂、大学为阵地,潜心著述,培育人才,为桐城派在近现代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浙东学人仇兆鳌著述钩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浙东学人仇兆鳌,一生参与文史哲研究,然知其名者特重其<杜诗详注>.<杜诗详注>乃清初杜诗研究之集大成著作,其诸多研究成果为后人仿效,而理清仇兆鳌的其他著述,当对研究<杜诗详注>成功的原因甚有帮助,故梳理仇兆鳌史部、子部、集部的著述并进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著述的《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天汉年间近三千年来各族人民斗争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囊括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医学水利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专家,对这部巨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都在训诂、考证上做文章,对于司马迁在其著述中所表述的美学思想却涉及不多,本文准备就他论政、论人、论文艺的社会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郑子尹,清朝道、咸年间崛起西南、名著全国的学者、诗人。他著述甚多,在经、史、小学、诗、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但正如莫友芝《<巢经巢·诗抄>序》中所说:“论吾子生平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而惟诗为易见才,将恐他日流传转压两端耳。”今天,子尹的诗歌创作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显示出它在我国文学史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9.
黄敦兵 《江汉学术》2011,(1):99-104
从亡国之由的追问中,黄宗羲批评了士人阶层中弥漫的"市井之气"、"乡愿"之学及晚明以来士人不自振拔、逃禅等"风节委地"之士风.他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为敌国尽死节并非唯一选择,其应然的应世方式是"持子陵之风节",傲活人世,竭力著述,"抱道不仕"新朝,在维系"清气"、"扶植善类"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林昌彝是清末一个突出的诗论家。他的论诗著述与一般传统诗论不同的是深深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有着严肃的写作主题。他的诗论既不完全与近代宋诗派相同,亦与桐城诗派、同光派不尽相同,但彼此又有着一定关连。由诗评看,他是宋诗派的一个边缘分子。在道咸同光的以宋诗派为主流的传统诗坛里,他的诗论能避免偏狭,在诗史上成绩卓著。但处在中国近代开端、革新思想与要求正抬头的时期,他仍属守旧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1.
金末元初著名学者李治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学上有巨大成就,但流传下来的甚少.从有限的资料中初步探讨了他在诗词创作、散文、文学批评等方面的成就,作为进一步研究李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文章涉及多个领域,作为杰出的应用文写作大家,其应用文占多数。欧阳修不仅从文体形式、文体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应用文体的基本性质,还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体应实用、言简、得体。欧阳修的应用文体恪守"明道"、"致用",开创一代文风,有独特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道纯为南宗白玉蟾的二传弟子,从其著述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思想内容,可以看出其有统合三教(儒、释、道),兼宗易老的特色,这对于宋元全真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阮籍是魏晋时清谈及玄学的代表之一 ,这是勿庸置疑的 ,而其思想中有名教与自然的双重矛盾冲突 ,也有颇多著述。然而阮籍在易学方面的思想建树多为后人所赞许与疑惑 ,探讨其中的深层原因 ,才能解释他行为之诸多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大家,对他的研究伴随他文学创作的一生,直至今日.无论国内外,当今的周作人研究著述颇丰,涉猎广泛,并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文章梳理从1919年至今周作人研究的特点,加以总结,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16.
清初王士禄与其弟王士禛并称诗坛"二王",为清诗"海内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今通过搜集文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二十三种著述的版本、存佚等情况进行重新考辨,以期有益于进一步深化王士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慎由相门之子、状元之身被贬为云南永昌卫,半生的谪戍生涯里,他承受着离乡背井的孤单与寂寞,承受着对异乡和未来人生的惶恐与畏惧,以及壮志难酬的无边痛苦.他没有因此而沉沦,在佛老世界里参悟了适意的逍遥哲学,在著述中构建了精神大厦,在多重矛盾心性的斗争中成就了“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8.
希拉里·普特南是一位著述颇丰、影响深远的当代美国哲学家.他的意义理论和语义外在论是其早期语言哲学的代表性学说.意义理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基础,在《"意义"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普特南提出了著名的"孪生地球"论证.他通过这个认知实验说明了环境因素在决定意义上所起的实质作用.作为意义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义外在论是普特南语言哲学的精髓.普特南通过这一理论阐述了他的语言劳动分工普遍性假说和因果指称理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晚清著名的经学家、诗人,号称“西南巨儒”。其著作主要有《仪礼私笺》、《说文异字》、《巢经巢集》等。莫友芝在《巢经巢诗钞》序中说:“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而惟诗为易见才,将恐他日流传,转压两端耳”。的确,他的预见性是十分高的,在清末至民国年间,郑诗备受时流推崇。但当代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20.
查继佐作为明末清初江浙一带享有盛名的遗民文人,其交游活动十分丰富。考察其诗文、年谱及他人著述,可将其主要的交游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浙江、闽粤及江苏等地区。具体交游对象,多为其门生或当时各地著名的文人。同时,查继佐参与的一些盛大的文人宴集,如珠江雅集、曲江雅集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明末清初各地文人诗文酬唱、觥筹交错之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