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上架商品数量超2000万,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是像一个助推器,助推了“直播带货”这个行业的飞速向前。但是,随之伴随着很多问题出现,货物的质量与直播上说的不吻合、迟迟收不到货等,导致了收看直播平台的粉丝数量直线骤减,成交量也下降了不少。本文从服务、内容、品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完善直播带货,让直播带货可以持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程开玮 《传媒》2024,(3):75-77
直播带货融合了直播形式和电子商务,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需求,具有良好的营销效果。随着超级主播的接连消失,直播平台秩序得以整顿,网络监管政策趋严,外部环境剧变使直播带货进入新阶段。文章以直播带货为研究对象,以“人、货、场”三个关键要素分析直播带货的整体现状,再以2022年火爆全网的“东方甄选”直播实践为具体参照,提出未来直播带货应侧重主播能力、产品规范、情感调动以及媒介创新,助力直播带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3月8日,直播带货迎来了今年首个电商节大促.2月27日的首场大促预售直播,李佳琦一夜带货28亿,似乎预示着超级主播带货"寡头时代"的到来.但回顾2022年过去的两个月,薇娅、雪梨因偷税漏税消失的流量,并没有"喂饱"她们曾经的竞争对手们.  相似文献   

4.
史亚东 《传媒》2021,(7):33-35
为拉动消费、恢复经济,主流媒体开始在其客户端尝试利用媒体主持人+网络主播的跨界合作方式进行公益直播带货.央视主动与网红同框共同践行社会公益,显示出主流媒体的诚意和自信,而从另一层面来说,充分利用"公益带货"这个契机,主流媒体成功切入了第二舆论场,在媒体融合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和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红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兴的带货方式.但在网红直播带货过程中,出现了数据造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以及套娃消费等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研究建议品牌在进行网红直播带货时注意明晰自身责任、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加强对主播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网红直播带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7.
卢菁  樊传果 《东南传播》2022,(2):113-115
当下,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销售额屡攀新高;同时直播带货“翻车”也屡见不鲜,频频暴雷。本文首先对直播带货“翻车”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接着从商家、平台、主播、消费者四个方面探究如何避免直播带货“翻车”,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直播带货不断刷新纪录,网红经济巨大的市场前景如一块诱人的蛋糕,让拥有人力、资源,以及高品质内容等先天优势的广电媒体,纷纷将发展战略锁定主持人这个优质IP,以期推动传统营销模式的战略转型.央视是最早试水主持人IP的传统电视媒体,他们通过全新风格的新媒体品牌《主播说联播》打遣"国家队主持人"IP,受到粉丝的热捧.城市台的...  相似文献   

9.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熊坤 《新闻传播》2023,(11):40-42
直播带货是当前市场最火热的新兴产业,给公众带来了就业岗位、激发了市场活力,但也出现了针对主播身份、数据流量、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的虚假宣传现象。为促进直播带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亟需构建政府明确权责、商家诚信经营、平台加强监管、主播提高素质、公众理性消费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孙信茹  甘庆超 《当代传播》2021,(3):79-82,85
网络直播开创了全新的观看模式,粉丝不仅"看"主播,还十分注重主播对自己的反观,进而形成一种对视的观看行为.本文分析对视中观看和反观的具体表征及其塑造出的新的情感互动方式,研究发现观看和反观共同作用,不仅确立了粉丝的话语权力,还将粉丝和主播分别构造为满载欲望和完美"他者"的角色,这也使得网络直播中的粉丝观看不仅追求视觉感官享受和本能欲望的释放,更追求一种需求互惠的满足.对视不仅形塑了观看行为的实践过程与主客关系,还催生了新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2.
乐上泓 《传媒》2021,(4):55-57
移动营销环境下,"人—货—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容与营销的融合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短视频的带货能力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推动着移动营销领域的创新.要想发挥短视频强大的营销能力,需要认真地研究IP打造、网红带货和粉丝互动等多方面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闽乐购"福建网红主播大赛》由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主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承办。大赛开创"综艺+直播+带货"全新模式,从直播活动和宣传推广两方面打造融媒体实践范例,不仅将互联网营销师这一新兴职业带入大众视野,也是省级媒体首次将直播带货与竞技综艺相结合,将网络直播间融入录制现场,是一次冲破手机和电视屏幕界限的大胆探索和全新尝试。大赛历时90天,吸引了近千名网红主播、130余家商家报名参赛,产品池内共有超1000款福建好物,参赛选手带货成交总额突破2亿元,大赛全网视频播放量超4亿,充分调动媒体平台与销售平台的融合,鼓励推动网红经济的有序发展,在推选福建优质主播的同时,为八闽好物赋能。  相似文献   

14.
刘颖 《新闻前哨》2023,(4):63-64
后疫情时代,直播带货“野蛮生长”助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播带货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在信息交互与流量效应的参与下,“带火”成为直播带货快速变现的途径,导致市场秩序破坏、产品虚假宣传、销售数据造假等价值倾向的偏离,亟待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了"直播+公益"传播新模式的崛起,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入局。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方法,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定量、定性地分析了主流媒体公益直播带货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其传播效果有待提高,主播自身素质、直播形式、产品质量及售后、公益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名人效应、创新直播形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来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覃秋 《传媒》2021,(20):71-72
2019年是我国直播带货元年,据淘宝后台统计,"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淘宝直播带动成交近200亿元,"直播带货"走入公众视野.2020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央视新闻、携程旅行创始人梁建章、知名艺人陈赫等人或机构正式开始直播带货,掀起全民直播带货的浪潮.在世界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线上经济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主流媒体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直播带货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军峰 《传媒》2021,(5):80-83
直播带货经历了从网红直播带货到媒体直播带货的转向.作为公信力平台的媒体直播带货遵循着市场逻辑、社会效益逻辑和媒体融合政策逻辑.因而当前媒体直播带货本质上是在媒体融合深度推进下传统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联合发起的一场助力经济恢复和脱贫攻坚的媒体消费动员与融合创新实践.作为社会公信力平台,主流媒体直播带货正是公信力平台经济的体现;作为媒体消费动员的手段,它实现了对市场资源的激活与对接;作为媒体融合创新实践,它拓展了媒体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媒体直播方兴未艾,但也蕴含着风险,未来还需要与MCN机构联合进行商业化运作,融通体制内和体制外资源,各取所长.  相似文献   

18.
杨强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17,(26):96-97
随着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认可.低门槛、高收入、迅速走红的可能,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争相加入网络主播队伍,越来越多网络主播开始占领大小屏幕,其中不乏粉丝上百万、收入直逼一线演艺明星的网红主播.部分金字塔尖的主播,不但享有众多粉丝拥戴,甚至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致许多平台为了吸引网民不惜重金挖人,独家签约网红主播.网络主播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直播带货”日趋兴盛,央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传统媒体主持人陆续试水“直播带货”,相较于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成长起来的网红主播,他们虽然在语言表达、文化底蕴、政治素养等方面积累较多,但在营销技巧、网友互动、营销心理策略等方面稍显不足。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学科交叉视角,融入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总结相关经验和做法,旨在为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网络直播主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魏琳  张翔 《传媒》2021,(22):85-8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直播带货成为广告营销行业新常态.当前,网络直播带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小型企业库存积压,直播带货或成"救命稻草";二是带货场内马太效应加剧;三是主流媒体、企业家、明星等多元角色入局直播带货;四是直播带货成为公益营销新举措.在直播带货飞速发展的当下,应该冷静思考网络直播带货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网络直播带货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