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播改革二十年来顺风逐浪,此起彼伏,广播理念和各种专业手法不断创新。从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到1991年上海电台交通信息台开播,广播“窄办”的理念和方式渐成气候,新闻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旅游台……各种各样的专业台纷纷成立,节目播出方式也随之创新,从传统的综合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到板块节目.  相似文献   

2.
石新质 《视听界》2010,(2):61-6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广播改革大潮以来,一个城市的上空,广播频率由2—3个陡增到10—20个,如何为这些单频率做市场定位?其间,广播与窄播、大众与分众、综合台与专业台、类型化广播,话题的丰富多彩反映了广播人近二十年来在媒体市场上沉浮的实践心得,也反映了广播业态在一个具体区域的市场形态与其他媒体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魏金华 《中国广播》2006,(12):44-46
1986年10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成为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广播专业化的里程碑。斗转星移,专业广播经过二十年的锤炼,已成为国内各级电台普遍的、日益成熟和丰富的运营模式。在这样一个时期,作为中国专业广播鼻祖的经济广播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应对其他专业广播的挑战和竞争,甚至是何去何从成了经济广播人苦苦思考的问题。陕西财富广播作为西北地区成立的第一家专业经济广播,承载了拓荒者同样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面对近年来交通、音乐等新的强势专业广播崛起,承受  相似文献   

4.
现今,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广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一度处于低迷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对广播的发展前途一口否定,广播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听众群,使广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广播传播模式,革新旧的传播观念,以新的面貌向广大听众传播,相信广播一定会重振旗鼓,促成再一次的繁荣。一、走产业化道路,实行专业台战略走产业化道路。以前,中国没有“传媒产业”一说,中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等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单位,主要担任“喉舌”功能。1993年湖南广播电视厅提出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5.
王旭辉 《视听界》2010,(6):41-43
中国之声2009年的改版,无疑是近期广播新闻人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广播人将之与1986年珠江经济台的改革作比较,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第二次大的变革。假设这个结论成立,那么,研究中国广播的这两次大的变革,比较这两次变革的异同,对广播新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3年,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专业对台广播频道——东南广播公司,拉开了福建广播专业化的序幕。多年来,如何开拓对台广播的新天地,从事对台广播的编辑、记者、主持人时时在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惟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9,(12):I0003-I0003
中国广播联盟于11月11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中国广播联盟工作通气会。中央电台台长王求在演讲中指出,广播只有联合起来把事业、产业的规模做大,提高影响力、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地位才能上升。中国广播联盟各理事台负责人也对中国广播联盟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全体与会代表通过了新近申请加入中国广播联盟的13家电台的入会申请。至此。中国广播联盟已拥有成员台145家。  相似文献   

8.
邱维波 《新闻窗》2009,(5):78-80
媒介变局下的广播困境 中国广播业曾经有过辉煌。198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台创办,其首创的“大板块内容、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电话”的操作模式被内地电台广为学习借鉴,全国广播行业迅速涌现出70多家经济台和一批专业电台,“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的“珠江模式”被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多元化的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高新技术的运用,广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把广播做强做大,是广播从业人员正在认真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11月 28日,由江西省广播学专业委员会在南昌举办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如何把广播做强做大”理论研讨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设区市台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和技术人员50多人参加研讨会并提交论文52篇。 为了开好这次研讨会,广播学专业委员会于九月初发出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省电台和设区市台积极行动,不少台领导和部室负责人带头写论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0日,河北音乐频道正式开播。作为全省第一家专业音乐广播频道,音乐频道开播后,河北本土音乐广播由无到有,迅速崛起,以青年人为主体听众的音乐广播呈现出前所为有的繁荣局面,河北电台大台、强台的龙头地位与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刻、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河南广播电视台作为兼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媒介的新型主流媒体,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务实的行动、更有力的抓手,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的发展理念和方向,通过新闻立台、文化兴台、改革强台,把新闻宣传工作抓出新,把文化精品工作抓出彩,把改革发展工作抓出强,推动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讲好中原出彩故事、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技术助推广播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作为第一媒体,风光了几十年,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污染的加剧,广播的收听质量急剧下降,新媒体的发展又对广播形成了严重挑战,在极大地抢夺广播市场,所以,近二十年来,广播由第一媒体变成了弱势媒体。广播要翻身、要发展,就必须靠技术进步,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数字化广播是广播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的全面应用,将助推广播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9月24日~26日,由中国广播联盟主办、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1中国广播联盟理事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央电台、北京电台、天津电台等46家电台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届理事会总结了联盟成立两年多来的工作、审议通过了加入联盟成员台的申请,并审议、通过增加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为理事台。中国广播联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2009年1月1日在北京创立,目前已拥有186家成员广播电台。两年来,在媒介加速融合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联盟各成员广播电台合作广泛且深入,实施了多项大型报道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台是综合台、系列台、专业台并列时期。有许多综合台、系列台在向专业台发展,专业台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专业台的出现为广播人设置了许多命题,如办台理念的发展、节目形态的更新、知识结构的重组等。作为广播核心角色的主持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多来,为应对传媒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陕西电台加快了改革创新的步伐。继2001年实施了为期半年的宣传改革之后,2003年又开播了农村广播和音乐广播两个新的专业台。按照广播受众市场细分、频率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对频率资源进行了全面优化整合,在重新审视和确定各专业台定位的前提下,要求各台严格按照定位重新结构布局节目,从而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是中国广播业运行和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中国广播业正处在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十字路口,面对多种路径选择,需要做出理论和实践的抉择。回首过往的二十多年,广播业发展的进步和成就斐然,众所公认;环顾现实,压力在肩,困难如山;眺望前路,不少人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是现实。业内业外的各方人士、行内和学界的人们也在努力思考广播业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州广播电视台作为“始终以自办节目立台、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以植根本土创办文化节目”的城市台,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锻炼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创新报道方式,融合报道“喜迎二十大”和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植根本土立足原创开办文化节目,传播优秀地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创作精品,讲好扬州故事,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发现·开发·发展──对发挥广播优势的若干思考马德前几年广播工作面对各媒体特别是电视的强大挑战,曾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拼搏,随着大板块、主持人直播、电话参与等广播模式的推出和系列台、专业台的开设,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与任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