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学样德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德育工作的效果来看,它们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原差距,这是由于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建立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高速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功能观的反思与高校德育目标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学校德育的一个普遍问题。德育功能认识上的误区及其由此导致的对学校德育目标建设的片面导向是其根源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些误区表现为德育整体功能的夸大化、个性性功能的工具理性倾向,教育性功能的智育化倾向等。高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不良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推动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校德育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德育具有明显的"物化"倾向,这种倾向降低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桎梏了学生德性的发展.为把德育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当代德育必须实现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人本化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人本化德育要求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与评价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德育目标的具体实现离不开一定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的选择是德育创新的核心。中学德育应该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如何实现自身的完善。我们必须围绕这些基本问题选择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德育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它不仅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社会本位论,也表现在德育内容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上,还体现在德育方式方法的主客体颠倒及形式化方面。要消除高校德育功利化倾向,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黄安余 《中国德育》2004,(1):18-19,27
德育理论研究涵盖德育价值观、目标、过程、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是德育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新德育观念;立足于人的需要,全面审视德育的功能;立足于人的现实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内容;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改进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专学校在改革大潮面前,德育工作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育地位淡化,德育内容泛化,德育队伍弱化,德育效果滞后化,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地位;管教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德育教育成败的直接标准之一。高校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如何塑造高尚道德品质和形成健全人格的人才培养问题。更新传统的德育思想,扭转重智轻德的倾向,改革陈旧的德育体制和落后的德育方法,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德育理念。创建现代化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下学校德育的多元文化整合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化传播成为人们思想和化价值观相互整合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在跨化传播下呈现出主化与亚化、教师主体指导性与学生主体辨别性以及学校德育目标的一维性与实践的多维性的矛盾等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的新体系,除了处理好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系统外,还应加强网络德育的建设,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优化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传统学校德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开放式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学校德育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上的理想化、片面化与缺乏层次性和广泛性;2.德育内容的片面性与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3.德育方法上的简单化、封闭性与保守性;德育途径上的单一化等。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应建立适度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确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内容,建设立体多维、纵横配合的学校德育工作渠道等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出现一些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只有那些后进生有心理问题,而忽视其它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纠正学校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21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从辩证唯物主义、理想信念和生态文明三个主题分析课程标准中体现的德育目标及德育方法。研究发现,德育目标始终以时代需求为基点,从单一到多元再转向统整;德育方法依托德育目标,从灌输到渗透再转向融合。无论是德育目标还是德育方法,都从与学科相对分离走向与学科深度融合。这为当下化学学科德育提供了启示:应明确新时代化学学科德育的核心内容与具体目标;应加强学科德育与学科内容的融合,注重以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育德;遵循学科德育的应然路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各级各类高校中的德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必须克服德育者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冲突;必须了解心理咨询究竟有哪些德育功能;必须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与德育问题心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校德育:偏失、根源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向玲 《教育探索》2003,(12):83-85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几方面的偏失,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片面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运动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德育方式的单一化、封闭化。这些偏失的形成有化传统的因素,也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构建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革新德育内容,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开辟多种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德育实践中的德育话语存在着失当现象,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与政治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与扭曲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及与生活的疏离、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强制性等;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在健全德育目标、完善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改进,有助于改变德育话语失当的现状,实现德育话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现实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德育目标政治化、德育内容知性化、德育方法灌输化、德育途径单一化、德育主体错位化。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的策略是:要使德育目标围绕生活、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德育方法贴近生活、德育途径融合生活、德育主体走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德育目标是整个中专德育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因,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课程、方法、形式以致整个德育工作的首要因素。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将影响着对德育内容、方法、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 中专德育目标比较重视方向性,强调学生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这样一个统一的目标缺乏层次性,目标过高,未能靠近受教育者的德育基础,未能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假、大、空”…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教育艺术》2006,(5):23-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现代德育体系的核心。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和强化不断创新的观念,网络德育正是基于德育创新要求而提出的。网络德育是以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在作用空间、过程、目的、主体、内容、德育手段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变革,体现了对传统德育的突破。德育实践活动从空间封闭走向开放;德育过程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德育目的从显性明确走向隐性潜在;德育体验从单调乏味走向生动有趣;道德主体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德育资源从单一匮乏走向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秋婵 《教育探索》2005,(12):76-78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德育目标的理想化、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德育方法的机械化等,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优化德育过程,提高“两课”德育的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立体教育网及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