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析了局部质变超前总的量变的“超前”现象的特点,须到了出现全局性质变落后于总的量变的“滞后”现象的可能性,指出正确认识“滞后”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成功过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析了局部质变超前总的量变的“超前”现象的特点,并预测了出现全局性质变落后于总的量变的“滞后”现象的可能性,指出正确认识“滞后”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成功过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就社区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从量变到质变过渡阶段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深入发展的对策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动着高等教育快速童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质量工程”引导着高等教育从量变走向质变,进入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在解释高等教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然而,当我们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检视大众化理论的预测功能时,发现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其中有大众化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问题,也有我们对大众化理论误读的原因,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十分有必要重新解构大众化理论,回到大众化理论的原点,梳理其发展与修正历程,解析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本质,剖析理论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误解与误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观照中重构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图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大幅越升,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受教育人数数量上的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量变到质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多维立体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中国备受推崇,但其影响所及问题也层出不穷;需要对其理论的"普适性"进行反思。特罗的"量变带动质变"理论已在我国"扩招"实践中受到质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处理好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及其关系,走综合提高、多维立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这对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之后,应该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手,探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走向,按照规律进行调整,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借助模型生命表完成对未来十五年全国分地区高等教育适龄(18岁至22岁)人口数的预测,以此来计算未来十五年全国分地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内部地域结构差异的趋势问题,以期找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前大众化:中国高等教育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以美国为个案、以欧洲为参照系 ,在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了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 ,指出了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特征变化和转化模式 ,阐明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为人们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思路。马丁·特罗理论的核心内涵是否适合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究实际 ?我国进入大众化之前的当代高等教育与2 0世纪上半叶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大众化前的精英高等教育有何异同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应如何定位 ?这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要明…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的思想发生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要求的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仍然是量变、质变的交替,而度则是连接量变、质变的关键点。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思想状况的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如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的控制,并以此控制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发生符合教育要求的量变和质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文化变迁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化变迁现象,即文化的冲突与趋同,它对各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在这背景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演变,期间虽因冲突而带来一定的价值观危机,但必将有利于现代人文认知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struct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facilitating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oiling concept. The study is based on 52 freshman students in the primary science education department. Students’ ideas were elicited by a test consisting of nine questions. Conceptual change strategy was designed based on students’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Conceptual change i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oiling was evaluated by administering a pre-, post- and delayed post-test. The test scores were analysed both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one-way ANOVA of student test scores pointed t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sts and total scores (p < 0.05).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s’ responses on each test revealed different schema about changing their knowledge system.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facilitated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post-test and delayed post-test scores, suggesting that the teaching strategy enabled students to retain their new conceptions in the long-term memory.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阶段性部分质变,可以把资本主义分为个体资本主义、集体资本主义、集团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际资本主义五个发展阶段;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质变,可以把资本主义划分为封建资本主义、本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渐进、量变的过程,更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高等教育由国际化演变为全球化的"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高等教育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组织临界标准,即高等教育市场全球化指标;二是高等教育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留学生临界标准,即留学生市场全球化指标;三是高等教育认证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临界标准,即高等教育质量全球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is a technique for exploring the progression of learning in detail through repeated, high-frequency observations of a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some activity. Existing microgenetic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are analysed. This leads to an examination of five significant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icrogenetic research. Firstly, qualitative and/or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ithin the microgenetic approach are considered and a case is made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qualitative microgenetic research. Secondly, it is argued that researchers may define static intervals, periods within which (for methodological purposes) change is assumed not to occur, when reporting microgenetic studies. Thirdly, researchers should consider providing justifications for their choice of sampling rate with reference to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phenomenon they are studying. Fourthly, the difficulty of distinguishing conceptual change from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is highlighted. Finally, the nature of sequences of repeated measures in microgenetic studies is considered. It is argued that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re suitable for microgenetic studies of different phenomena and a list of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in small-scale, qualitatively analysed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站上近10余年来发表的有关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工作的论文进行全面搜索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工作的新变化,对进一步改进外文阅览室工作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组织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是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典型表现。但由于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依然任重道远。组织变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辅相成,组织变革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高等教育功能开发的动力之源。大众高等教育组织增强了吸纳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愿望,激活了高等教育所固有的追求卓越的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