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仰军  王凤英 《现代教育》2012,(11):123-123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同时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将助学金资助对象逐步调整为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如此大力度的免费和资助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2013,(9):21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2年10月22日,中央财政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这标志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是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国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实施的普惠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既没有有效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也没有吸引到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职校,而是面临吸引的"空间"不足问题。鉴于此,应该对其实施目标和相关具体措施进行校正和调整:校正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目标,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具体资助措施,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落实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教育部、财政部于6月11日在京召开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座谈会,并就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作出部署。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简讯     
江南 《宁夏教育》2012,(11):39-39
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加快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此.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将安排40亿元。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8亿元资金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加快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此,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将安排40亿元,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8亿元资金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教育》2013,(33):21-21
2012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资助政策.将免学费政策扩大至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学生资助制度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制度.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民国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学生资助开始出现,并且由于其受众的弱势,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形成了以免费为主的资助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资助主要参考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进入市场经济后,中等职业教育走向收费,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以及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显的重要作用,政府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到政府责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金政策是帮助学生就学、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资助政策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作用整体较小,且资助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作用对象是低收入人群和初中毕业生。这一现象主要由增强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就学价格因素对中职学生就学影响较小,受教育人口持续下降等原因造成。要有效地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必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设计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坚持内涵发展路线,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子惠 《教育》2011,(8):42
在2010年12月28日教育部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张昭文介绍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出要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学费的政策,扩大面向农村学生,面向涉农专业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来学习涉农专业。  相似文献   

12.
《天津教育》2009,(2):12-12
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已覆盖全部“中职”学生。2008年,天津市共向89396名“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11642.7万元。其中,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71729名,发放助学金10759.35万元;享受市政府助学金的学生17667人,发放助学金883.35万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的阶段性成效进行评估,并就2012年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举措提出建议。主要结论和建议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办学质量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部分学生免学费政策效果的达成。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和管理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目前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央财政投入应以诱导地方政府完善学校布局、改革管理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换言之,不赞成近期内以实施全面免费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似文献   

15.
陈鸣 《河南教育》2007,(10):22-22
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具有覆盖面广、资助比例高、投入力度大等特点,覆盖我省80多所高校和102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面为20%,每年将资助约18.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84万名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90%。各级财政安排的支出将由上年的3亿多元增加到今年秋季的9亿元,明年将增加到18亿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颁布,中职学生首次被纳入国家资助体系。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并从2007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正是从这个秋季开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2007年投入82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2008年的财政投入将不低于164亿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各种研究渐次增多,归纳起来,大致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的积极意义、政策的成效、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建议等几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安徽教育》2012,(11):7-7
<正>本刊讯今年秋季开学起,我省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中等职业院校均可全免学费。据悉,按照我省原有的资助政策,家庭困难的中职学生入学可获得的助学措施主要为三大类,分别为中职国家助学金、中职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审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刚刚推行的农村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该免费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效达成了资助涉农专业的预期目标,但却在促进中职招生和资助贫困学生两个目标维度上存在严重失灵。进一步分析得知,前一失灵是因为广大农民受传统文化与现实制度的影响不偏好中职教育,后一失灵则是因为免费政策的助贫目标与中职学校生源竞争的组织目标相冲突。纠正上述失灵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通过制度改革和文化改造重塑人们的教育偏好,二是整合国家中职助学金政策和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对所有就读中职学校的城乡学生提供免除全部学费的公共财政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