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一直是新闻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民海军》报在典型报道多样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最近评出的“最佳典型报道”中,主要显示出有这么几种典型报道形式:一、实录式刘洪峰,一位在鄱阳湖口抢救7名落水群众,自己却献出年轻生命的海军战士,他的壮举,震动鄱阳湖区,江西九江军民,万人为他送葬。海军报报道这位英雄,采用一种“实录式”的报道手法,在约千字的《壮士去了,邵阳湖哭了》的实录性报道中,用“生还者说”、“熟悉者说”、“采写者说”的“三段式”,直接向读者描述刘洪峰的救人壮…  相似文献   

2.
典型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日常新闻工作中,能否搞好典型报道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典型报道这个新闻现象,切实加强典型报道,以便更好地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加强典型报道,必须坚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原则。提起典型报道,人们往往拿它和文学典型相比较。我们要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正确认识,文学典型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的真实;典型报道则通过确凿的事实再现社会生活,是完全的真实。但两者使用的手法有时可以通用,这就容易因使用手法不当造成新闻失实。例如,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相似文献   

3.
典型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典型报道则总是被打上深深的鲜明的时代烙印。几年来,《战士报》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精心发掘并推出了一大批享誉军内外的时代先进典型,如“全国美好家庭”金奖获得贺胜良夫妇、“扶贫司令”彭楚政、“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模范士官”易新群、“见义勇为英雄女战士”邱玲等等。这些典型报道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战士报》在典  相似文献   

4.
易飞 《新闻前哨》2012,(12):24-24
推进典型报道,是我们历代报人形成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报社推出的英雄青年“两兰”(潘星兰、杨火兰)、“师德楷模”郑琦等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先进人物的报道,形成具有社会影响的典型,这是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曾孕育出一个“平民英雄”谱系,李素丽、徐虎、许振超、王顺友、周国知、郑琦……从这些普通人身上,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人格力量。宙视这些成功的典型报道,记者笔下的人物再平凡不过  相似文献   

6.
潘星兰、杨大兰,人们习惯称为“两兰”。90年代第一个春天,这两个19岁的女青年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发现和报道“两兰”这个时代典型中,各新闻单位作了大量工作。作为英雄家乡湖北的宜昌日报,也在发现“两兰”、报道“两兰”中尽了应尽的一份责任。“两兰”这个典型,是宜昌日报创刊41年来,宣传声势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典型,有些效应是我们起初就想达到的,而有些效应则是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8.
英雄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傲,社会的脊梁。报道英雄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媒体以公众的身份对英雄的一种慰藉。这种慰藉不啻是对英雄的惋惜和送别,同时通过这种报道式的慰藉,唤起人们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和感念,  相似文献   

9.
去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两组典型人物——荆州“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和武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双双获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今春,该报率先报道的另一组人物典型——“信义兄弟”。又一次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在各级党报宣传中被大量运用。《河源日报》注意从紧扣时代脉搏的重大集体典型、日常工作中的普通劳动者典型、突发事件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典型三方面选择题材,对典型报道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先进人物的报道,形成具有社会影响的典型,这是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曾孕育出一个“平民英雄”谱系,李素丽、徐虎、许振超、王顺友、周国知、郑琦……从这些普通人身上,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30日,《南方周末》刊登《“疯子”医生:你砸医院招牌,医院砸你饭碗》,报道了一个与医疗体制和医院腐败作斗争的“孤胆英雄”。随后,众多媒体通过“走廊医生”的“典型”来解读目前医疗乱象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于2014年1月9日据此做过《过度医疗的危害》报道。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些不同以前的潮头人物,在他们身上,一方面有着传统先进人物的品格、思想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更多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先进人物,作为新闻媒介,如何真实、准确地报道他们,怎样让先进人物从过去宣传的高不可攀的“神坛”,走入普通人中间,本文肤浅地谈一些看法。 时代呼唤新型的先进人物 在极左年代,把先进人物的报道推向了极致,被报道的先进人物统统成了“高大全”式的英雄,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许多先进人物被贴上了政治标签,使先进人物的报道概念化、模式化、程式化了,先进人物被任意“拔高”,拔得越来越假,致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4.
刘勇 《军事记者》2006,(6):20-21
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界的“独特景观”,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观念的典型报道,从理念上确立了典型报道的目的和选择“典型”的标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涉及我们现在对报纸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以及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是党报新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报道方式的典型报道,是在典型报道观念指导下的新闻实践,它从方法论层面规定了典型报道的基本操作手法。双重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典型报道的概念。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卷席…  相似文献   

15.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古今中外的新闻传媒,都非常重视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越是灾难发生的突然、严重(当然是人所不愿的),越是发挥新闻作用的时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难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报喜不报忧的报道少见了,“一次事故出一批英雄”的凯歌式报道减少了,一批触及“热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中旬,新闻媒体隆重推出了一个重大典型——上海普陀区房修水电工、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这个典型宣传规模很大,声势很大,几天之内就在全国形成“徐虎热”,使一个“捅捅马桶、修修电线”的“小人物”家喻户晓。这个典型宣传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徐虎的报道也很有特点,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报道,对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特别是搞好典型报道,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地市新闻门户网站,要坚持不懈地关注“平民英雄”的平凡小善,发现和报道百姓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物,挖掘隐藏在民间的点点滴滴的道德资源,并从新闻认知的高度、网络互动的高度以及传播方式的活度来弘扬网上主旋律,做好重大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18.
能否独具慧眼发现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成功报道好典型,并对典型事件主人公的后期生活、成长给予热情关注,是对一个新闻媒体报道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也是一个媒体理应努力演好的报道重头戏。近年来,山东菏泽和湖南常德媒体联动对孟昭良救湘女这一典型事件的成功报道,在广大读者(观众)中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昔日默默无闻的三轮车夫孟昭良,成了两市家喻户晓的“平民英雄”。《菏泽日报》报道孟昭良的稿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在武汉公共交通领域报道的先进典型人物,分析该媒体在报道典型人物、聚焦“凡人英雄”、彰显人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上的做法:选择的典型人物要能“立得住”、为人物贴的标签要能“叫得响”、全媒体报道的方式要能“传得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楚天都市报尝试主流化转型探索,特别是把创新主题报道作为转型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视角,不断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接连推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平民人物群像,感动全国。其中,“暴走妈妈”、“10·24”长江大学英雄救人群体入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信义兄弟”人选“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反映“10·24”长江大学英雄救人群体的系列报道《大学生结梯救人》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楚天都市报的探索被国内新闻界专家、学者誉为“楚天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