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您会怎样回应呢?简单的重复还是空洞的表扬?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批评教育有助于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增强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家长得知孩子被老师批评后,首先要保持镇静,理性看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再理解共情孩子,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接着耐心引导孩子乐观看待批评,用心帮助孩子学会用乐观路线回应教师批评,最终让孩子学会理性面对和应对批评。  相似文献   

3.
教师回应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环节,其回应行为的恰当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进程。目前在教师回应行为上,存在回应方式单一、回应目的片面功利、回应对象受关注度不一、回应时机把握不当的问题。对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回应行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回应方式,增强回应行为的针对性,同时转变回应认识偏差,树立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保证回应行为的公平性,最后应做到合理把握回应时机,提升回应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级的孩子反复以"我要跳楼"相要挟,实际是为了引起父母、教师关注,赢得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这是父母长期不能正确理解回应孩子的需要和情绪才会导致的问题。教师"连哄带骗"只是对孩子行为的应对,但也是对这一问题行为的强化,强化越多,问题行为越是频发,陷入恶性循环。对此,父母与教师并非没有预见和担忧,但随着问题行为反复出现,父母与教师的恐惧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教师回应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活动规律和原则,对学生的答问和问答行为给予巧妙而有效的反馈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师课堂教学回应艺术应遵循过程性、空间性、时机性和立体性等原则。教师课堂教学回应艺术的方式可分为以评为主的回应和以答为主的回应。课堂教学回应艺术要求教师应具备合理的预见、良好的反应、灵活的思维和优秀的表达等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6.
我园的高级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48%,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善于观察孩子的不同表现.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予积极回应,各自的教学风格也逐步形成,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我园设计并组织了一次“高级教师教学案例分享会”园本教研活动,意在更好地发挥高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堂回应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当众表达所做的现场回应,可按内容分为10种类型。量化观察发现:小学课堂存在一定无回应现象,高职称教师、女教师更乐于做出课堂回应,回应对象偏向学生单独表达,肯定性回应广为运用,职称、性别、年级、科目对回应类型选择有一定影响。虚心倾听、专项研习、追求多样是课堂回应的主要优化路径,评价教师回应水平应尊重性别与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8.
韦国锋 《高教论坛》2005,2(2):157-160
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个孩子都不能落后>(NCLB)的教育法案推行过程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的教师教育活动,讨论NCLB对教师资质和素质以及合作伙伴项目的规定,在陈述大学与中小学对NCLB回应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大学与中小学旨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沟通的天然媒介是游戏.玩具是孩子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是用游戏来演绎自己时体验、感受和需要,就像成年人用语言表述这些相同的东西一样,在游戏治疗中,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孩子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回应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促进或抑制游戏的疗法的成效。因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回应方式,希望在研究儿童游戏疗法中咨询师的回应方式能提供参考。跟踪式回应温暖的关怀和接纳赋予孩子自由与宽容.使孩子在游戏治疗关系所营造的氛围中真实完整表现自己,咨询师在接触时不会带有任何的评判.但这不是让孩子独自去参与游戏.咨询师可以冷眼旁观,这就需要治  相似文献   

10.
学会倾听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多听少说,并抓住时机及时回应,同时引导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听,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侯逸华 《辅导员》2013,(4):32-32
<正>孩子们沟通的天然媒介是游戏.玩具是孩子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是用游戏来演绎自己时体验、感受和需要,就像成年人用语言表述这些相同的东西一样,在游戏治疗中,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孩子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回应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促进或抑制游戏的疗法的成效。因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回应方式,希望在研究儿童游戏疗法中咨询师的回应方式能提供参考。跟踪式回应温暖的关怀和接纳赋予孩子自由与宽容.使孩子在游戏治疗关系所营造的氛围中真实完整表现自己,咨询师在接触时不会带有任何的评判.但这不是让孩子独自去参与游戏.咨询师可以冷眼旁观,这就需要治  相似文献   

12.
正回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回应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回答或者评价幼儿,而应理解为包括口头回答在内的教师反馈幼儿的各种行为的总称。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的有效回应会在无形中鼓舞幼儿、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回应不当"主要指教师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实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回应。笔者以体育活动为例,解析"回应不当"的  相似文献   

13.
你留意儿童之间的交流了吗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儿童在教室情境中的交流价值,它不仅仅指儿童对教师提问的回应,更值得关注的是儿童与教师及同伴交谈时所透露出的个人想法、观点。身为一名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不可能了解一切,我们无法确信自己总能发现对孩子们极具意义的特殊事件。我们所能确信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创新的课堂,可以为不同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和情境,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回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游戏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即是教师在幼儿游戏现场对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普遍重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有效回应,是自主性游戏,因其自主、开放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时随时都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常常会忽视了对幼儿间某些问题的回应。有时即使回应了,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成为幼儿园新时代的主力军,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关键提问与有效回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幼互动的积极、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和回应没有事前做好预计,准备不足;青年教师缺乏一些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技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有效回应的几点建议: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事先准备好交流点,并有有效回应应急小技巧,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长时间磨炼、积累。  相似文献   

16.
吴曼曼 《中国教师》2024,(3):124-125+128
<正>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通过40余年的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因此,我们都需要真正看见每一个孩子,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诉求。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幼儿冲突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其对幼儿冲突的回应行为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主要有权威控制、忽视放任、积极帮助三种,其中以权威控制为主;对男孩表现出更强的控制行为;不同年龄班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差异不显著,不同活动类型、不同冲突起因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差异显著,积极帮助的回应行为对幼儿冲突事件产生积极影响。据此,研究者对新教师的回应行为进行了分析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学生的“插嘴”,教师既要及时回应,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要善于捕捉有效资源,顺水推舟,引向深入,从而让“插嘴”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插嘴”现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客体。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中所倡导的母亲对孩子的敏感回应、提供"抱持性环境"、发展孩子"真性自体"、做"恰恰好的妈妈"等理念对全员育人形势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