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莉 《情报科学》2023,(5):107-114
【目的/意义】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估对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特点,结合平台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信息环境3个维度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选取国内10个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该评价体系为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创新/局限】针对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效能进行评价,但仅选择10个平台进行实证,样本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是数字时代人文科学的新潮流,从社会记忆再生产视野探视数字人文,可以为数字人文发展开辟新的学科天地,提供指导性精神动能:填平理论洼地、导引意义指向、强化伦理反思、树立学科自信,塑就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数字人文新范式。【方法/过程】通过对数字人文与数字记忆之间的关系阐释,揭示数字人文是数字时代记忆再生产的典型样态。对数字人文的社会记忆再生产功能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分析数字人文的社会记忆再生产卓越特性,并对社会记忆再生产为数字人文研究涵育人文精神予以展望。【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可以被定性为数字时代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典范,既具备社会记忆的存储、展演、想象、反思功能,又表现出卓越特性,是数字时代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新景观。【创新/局限】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更宏大的新视角,且增添了学科建设层面的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佳静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21,39(9):155-161
【目的/意义】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传播影响力的测度问题,有助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发展的手段、 形式和运行机制。【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平 台的传播影响力测度指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完成公共文化服务 平台传播影响力测度体系的构建;将该体系应用于测度我国不同地区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 水平。【结果/结论】内容特征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传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华中、华东和西北地区省级公共图 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水平较高。【创新/局限】仅以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数据进行实验,实验 数据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4.
郑淞尹  王萍  丁恒  谈国新 《情报科学》2022,40(4):171-178
【目的/意义】分析用户对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体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 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博物馆用户评论,构建数字化服务方面词词库,抽取方面级语句,然后使用 BERT-wwm-ext模型(F1=95.47%,Acc=95.36%)对方面级语句进行情感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对用户体验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将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划分为5个方面(预约、验证、导览、讲解、展示),分析发 现用户对数字展示服务和网络预约服务满意度最高,对数字讲解服务满意度最低,并归纳了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 的12项主要因素。【创新/局限】将方面级情感分析应用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出了基于内容抽取和深度学习 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有效降低了模型对方面级标注数据的依赖性,同时对用户评论中的隐式情 感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用户模拟体验法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平台进行研究。【结果】学术期刊数字化公益传播内容主要来自接受公共资助的学术期刊和靠国家财政投入办刊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公益传播资助主体是国家出版基金,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用户。【结论】本论文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格局的不足提出数字化公益传播主张,并对其主导者、建设者、内容来源、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功能建设进行系统论证。研究结果对完善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体系具有参考价值。论文在对学术期刊现有数字化传播平台不足的研究以及对公益传播平台功能的设想上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互联网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文化服务方式,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且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丰富,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的新目标。文章分析了公共数字文化体系下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现状及服务特点,凝练高校资源整合的共性问题,从服务理念、政府政策、保障体制机制、资金渠道等角度为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祖国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视化技术是推动和提升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融合服务有效开展检索、展示和交互的重要技术方法。【方法/过程】本文在对LAM数字资源融合服务与可视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了可视化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运用相关开发工具尝试进行了地图、词云、关系网络和时间轴形式的可视化实施。【结果/结论】结合实验效果,指出使用这些形式实现可视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更多地关注LAM融合服务领域的用户需求视角下的可视化服务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余琛 《情报科学》2022,40(4):166-170
【目的/意义】为提升融媒体建设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策略。【方法/过程】本 文在分析了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考虑了数 据汇聚与存储、数据审核与上传、用户授权及管理、推送内容和服务信息等内容,构建了融媒体建设下的公共文化 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从博物馆、图书馆等实体公共文化场所采集文化服务资源,通过数据层处理在应用层形成 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经传输层传递到终端层将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内容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结果/结论】 多种媒体融合的融媒体建设形式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局限】但本文并未考虑公共文 化与人民群众的交互及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在日后研究中需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公 共文化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9.
单轸  陈雅 《情报科学》2023,(7):153-162
【目的/意义】可及性理论内涵多见于我国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但其提法并未普及。推广可及性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理论,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重要理论价值。【方法/过程】研究收集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政策文本使用扎根编码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结果建立模型,阐释可及性提升的机制,建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扩大供给、优化资源与服务配置布局、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可及性的主要途径,归纳其实质是量与质、个性与共性、时空以及要素与系统的统一,并提出发展策略。【创新/局限】研究使用扎根方法,以我国政策文本为视角去研究可及性理论,相对于用论文分析或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该理论,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提出可及性提高的机制和发展建议,对完善可及性理论体系有一定启发。局限是样本数量小,仅从政策文本分析,视域过于宏观。  相似文献   

10.
娄冬  周密  王雪莹 《情报科学》2020,38(1):116-124
【目的/意义】构建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品质要素体系,对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品质要求进行 分类,为数字音乐信息服务企业改进数字音乐信息平台功能和性能、数字音乐信息用户合理选择数字音乐信息获 取途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情报学理论推导和对数字音乐平台的网络观察,确定了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 途径的品质要素;经过KANO模型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对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的品质要求进行分类,并采用逻辑 分析方法对各品质要素进行解析。【结果/结论】在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的10个基本品质要素和25个附加品质要 素中,有3个兴奋型品质要素、 5个期望型品质要素、 5个必备型品质要素、20个无差异性品质要素、 2个反向型品质 要素。  相似文献   

11.
李烁 《情报科学》2022,40(7):161-168
【目的/意义】随着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智慧服务逐渐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利 用数据资源开展研究生群体智慧服务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和服务水平。【方法/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据资源 下高校研究生的服务模式。首先,从文献检索的角度论述了数据资源的现状,探究了数据资源的运行机制,提出了 一种基于数据资源的高校研究生群体的智慧服务方案:建立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和数字化平台,利用数据资源技 术提升研究生学术和育人服务。【结果/结论】本文通过智慧服务方案建设,提出了目前研究生群体智慧服务方案的 不足和努力方向,提高服务水平刻不容缓。【创新/局限】本文通过提出基于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服务工作的智慧服 务方案,为更加关注学术研究而非教学课程的研究生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但是鉴于图书馆本身的学术功能,还需 要在研究生素质方面持续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文物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能 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目前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中使用的区块链技 术,采用“联盟链+公有链”的双链结构,构建面向文物馆藏机构和用户群的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模型,并给出其服务 体系和运作流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安全、便捷、迅速地为相关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同时为馆藏文物机构的信 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创新/局限】将区块链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改变了馆藏文 物机构传统的服务模式。后续将在此基础上优化各个模块的功能,同时加强二者之间的实证性研究,使区块链技 术和馆藏文物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进行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也在法律规定的基础职能上不断衍生,产生出许多新的职能。研究并构建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体系,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文章以文化强国战略为背景,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法律规章及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职能,进行科学定位,以期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结果/结论】结合实践和探索经验,探讨了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各项职能,并提出构建公共图书馆职能体系的针对性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赵生辉  胡莹 《情报科学》2020,38(12):63-69
【Purpose/significance】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al laws of the cross-language informa⁃ tion service system of multilingual digital library, formulating a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n that can adapt to various needs based on idea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ims to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scientificization and standardiza⁃ tion of multilingual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Method/process】Based on idea of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channel, the real⁃ ization principle of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service in digital library is analyzed, a cross-language service matrix from dimensions of granularity and precision on cross-language mapping is formulated. Referenced by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cross-languages serv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levels ranked from low to high. Finally, a hierarchical cross-lan⁃ guage information services model in digital library is established.【Result/conclusion】The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ser⁃ vices in digital library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levels as well as two groups. They are initial service level, improved service level, basic service level, expansive service level and value-added level, as well as the groups of public service and profes⁃ sional services. Every level and group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hould be provided by differ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金融市场是信用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市场,也是信用风险的高发领域。随着我国信用交易 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专业化、智能化的信用知识服务。【方法/过程】回顾和梳理 了信用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分析了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的需求,将知识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信 用知识服务的整个流程与环节中。【结果/结论】构建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模型,分析了知 识获取层、知识处理层、知识服务层的结构与功能。阐述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在信用评 估、信贷风险管理、社会信用生态构建中的应用。【创新/局限】提出了基于三层知识融合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 模型。有待于实现一个智能化的金融领域信用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6.
赵忻怡  韩啸  梁兴堃 《情报科学》2022,40(10):82-89
【目的/意义】破除老年数字鸿沟需要引导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尽管已有研究探索了老年 群体接受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但少有研究关注信息技术使用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社会 参与的视角探讨我国老年群体微信使用行为与其抑郁程度的关联机制,进而为理解信息技术使用对老年群体的影 响提供实证证据。【方法/过程】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微信 使用与抑郁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结论】在8122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微 信使用者为524人(6.5%),且这些使用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的社会结构。回归分析发现,老年群体微信使用与其较 低水平的抑郁显著相关,同时,其社会参与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创新/局限】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应在帮助老年 群体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的同时,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进而增进其 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钱丹丹  许孝君 《情报科学》2021,39(12):133-138
【目的/意义】随着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和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教育范式改革 迫在眉睫。后疫情时代,变革现有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构建智能时代新型教育形态和新 人才培养范式。【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梳理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以知识转化 周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SECI知识转化模型为基础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双线混融共生”教学模式。【结果/结论】该 研究将有助于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流程重组和转型重塑,完善教学体验和提升数字教 学服务能力。【创新/局限】打破传统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局限,运用技术手段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后疫 情时代教学改革由应急走向常态,缩小了学习期待和学习体验之间的差异,提升了教育教学效能。但广泛推广还 要受制于教学制度、技术条件、学科类型及教学者等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