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多样性现代化娱乐生活需求的增加,本项目组针对一种新型运动——旱冰车运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给出了旱冰车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结构设计、踏板的可折叠结构设计、助力杆设计以及技术动作设计。并制作出旱冰车样机同时进行各种测试,确保使其成为一款新型的集娱乐性、刺性、挑战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单排轮旱冰车。基于此款旱冰车可以折叠,携带方便,不受场地和气候环境的限制,是理想的代步工具,相信新型旱冰车运动能更好地普及,真正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运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2.
轮滑作为娱乐性很强体育活动,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开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自轮滑运动纳入体育课以来,开设轮滑课的学校逐渐增多。由于轮滑是一种风险运动,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所以本文为了减轻任课教师的监护责任,避免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从而使学生更安全更好的学习轮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轮滑以其独特的魅力已风靡世界,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迷恋,轮滑运动集健身、娱乐、趣味、技巧、休闲于一身,同水冰相比,更刺激、惊险。轮滑受气侯和场地条件的限制较小,其用具携带方便,玩法多种多样,技术有难有易,可适合不同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人群需要,所以深受中青年和少年儿童甚至老年人的喜爱,随着该运动的不断完善,轮滑运动如今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都市休闲健身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相似文献   

4.
速度轮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在中国也有了一定发展.过去,它经常作为速度滑冰夏训的一种手段而被使用于训练中.近年来,由于两者在场地、器材等方面均进行了重大改革和更新,使这两项体育运动向着更具有独立特征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成为两种意义上的体育项目.尤其是新式冰刀的出现,两者间的技术差异就更大了.充分了解和认识两者运动中的差异,对速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轮滑训练是有积极作用的.本文就两者技术而言,从多角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就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项目技术的比较及训练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促进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二个  相似文献   

5.
轮滑是一种有氧运动,练习轮滑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和优秀品质;还能培养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团结合作的精神。中大班轮滑体育活动游戏化,是围绕轮滑游戏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在“玩中学”游戏理论的支撑下,在实践中探索方法,打破轮滑活动模式化的倾向,借鉴和引入先进教育方法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幼儿园轮滑游戏活动新机制,充分发挥轮滑游戏...  相似文献   

6.
周博文  张洪兵 《音乐世界》2007,(19):116-117
追求刺激、挑战极限是潮人们共同的座右铭。近日,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举办的肯德基"酷一夏国际轮滑挑战召集令",就一次通过网络召集到了300多名参赛选手,最后来自国内的20多名轮滑业余选手与世界轮滑锦标赛冠军选手等专业选手一起交流切磋技艺。世界著名轮滑选手 Dlinn 表示,"这次有机会参加肯德基的轮滑活动,是带动了所有人都体会一把轮滑运动的魅力,这样的潮流活动非常好,希望以后多多开展。"本期 Easy 特意走访了知名轮滑专卖店并采访了一些专业轮滑高手,为勇于尝试这项潮流运动的新手们探路。  相似文献   

7.
旱冰运动是一项融娱乐、竞技、休闲、技巧、惊险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这项运动在我国只有极少数大专院校开展了旱冰教学,但在大多数院校里普及看来也很艰难,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宣传。本文就是通过对旱冰运动和基本技术的介绍,让旱冰运动走进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8.
轮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体态语,口哨语,文字语言等形式。在轮滑教学过程中,体态语常常会比其他语言形式表达的更形象,更准确,更丰富。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体态语在轮滑教学中的功用,并进一步探究了体态语在轮滑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21日凌晨1时50分许,北京市海淀区莲石东路小马厂,一辆大货车撞上一辆小货车后失控冲出主路,将辅路上正在轮滑的北大学生李向明碾于轮下。李向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悉,李向明系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大二学生,是北大轮滑爱好者协会成员,平时轮滑的技术不错。事发时正与10名同伴蹬轮滑从学校出发,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然而,惨案的发生似乎并没有给轮滑"刷街族"带来警示。对于以轮滑代步的安全问题,"刷子"  相似文献   

10.
蒋鸣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65-266
轮滑很受幼儿的喜爱,开展轮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使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技巧和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但在开展轮滑教学时,必须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对轮滑用具及场地的选择都不能掉以轻心。在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接进的教学程序,提高小朋友们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轮滑是一项运动,也是一项游戏,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主要目的是使他们从游戏中得益。因而兴趣与参与应作为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不少幼儿家长热衷给孩子学轮滑,让孩子参加各种形式不一的轮滑兴趣班。针对这一现象,杭州胜利幼儿园随机采访了小中大班80位幼儿、家长及6位教师,就"幼儿轮滑"这一话题实话实说。幼儿实话实说反对派大一班俞逸飞:自己喜欢的、想学的,但爸爸妈妈没给报名。大二班何雨澄:我喜欢轮滑,可以滑得很快、很刺激。但是妈妈没让我学,怕我太累了,因为我老是生病。大一班李晨昊:我不喜欢轮滑,怕受伤。大一班肖彤:怕摔屁股。大一班周洁:轮滑很累的,不想学。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0日晴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轮滑、爬山和郊游,还有书法都是我的爱好。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轮滑。学轮滑其实挺难的,就像我初学时老是摔跤,而且还是"四脚朝天",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真不好学啊,但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开始学轮滑,是妈妈扶着我学的,不一会儿,我就能滑了,便自高自大起来。让妈妈放开我的手,我自己滑。妈妈一放手,我就直冲撞墙上去了,结果摔了个"头破血流"。没想到,我犯了眼高手低的  相似文献   

13.
轮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运动深受青年人的喜爱,目前已被我国许多高校列为体育课程内容。根据轮滑运动的特点,对南阳市高校体育课开设轮滑运动所具有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开展轮滑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轮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运动深受青年人的喜爱,目前已被我国许多高校列为体育课程内容。根据轮滑运动的特点,对南阳市高校体育课开设轮滑运动所具有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开展轮滑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轮滑     
轮滑是一种利用特别的溜冰鞋为比赛工具的竞赛项目,也是一种日常消闲的玩意儿。目前,大多数的轮滑者主要使用直排轮,又称刷刷。因此直排轮几乎成为了轮滑运动的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轮滑运动作为一种非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已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相对于传统运动项目,轮滑运动更容易满足年轻人崇尚个性、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所以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高校作为年轻人的聚居地对于发展轮滑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轮滑运动对于场地设施、装备器材和时间等又有着特殊要求,目前高校并没有开设轮滑课程,轮滑运动仅以社团或者协会的形式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大学生轮滑参与者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97%)、对比分析、文献调查等方法,对运城学院学生参与轮滑运动现状、轮滑协会在学校社团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进而为学院开设该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轮滑运动是一种普及较广的项目,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和健身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轮滑课教学,成为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高校轮滑运动的普及进行研究,希望为轮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轮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轮滑运动的起源存在多种争议和说法,从历史记载和发生事件记录的角度,分析轮滑运动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发现从资料的分析和器材的产生是由荷兰人发明较为准确.更确切地说是由冰上滑冰运动发展变化而来的.但是就轮滑运动器材的发展演变,从双排轮发展到单排轮,对轮滑运动的成绩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世界单排轮轮滑已成为参加人数最多的轮滑运动,在欧美发展的较快运动成绩较好,亚洲发展较晚,只有韩国、台湾进步较快,我国速度轮滑发展很晚,运动成绩相对较落后.  相似文献   

19.
李希贵 《人民教育》2012,(18):11-12
学生和学校,谁的特色更紧要?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教育同行介绍创办特色学校的经验,有的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便买来了1000个葫芦丝,校园里天天洋溢着丝竹之声,于是"艺术特色学校"的牌子挂在了校门口;有的校长瞄上了轮滑,学生则人人在校园里学起了轮滑,于是,"体育特色学校"的牌子也抱回了学校;更有许多学校以类似的办法形成了书法特色、科技特色,甚至专利申请特色学校,当这样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我的内心却充满了疑问和忧虑。疑问之一就是,难道一所校园里全体学生都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20.
汤瑜 《教师》2012,(33):122-123
轮滑作为一种时尚运动,逐渐走进了幼儿园。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将轮滑作为教育特色,在中大班全体幼儿中开展轮滑教学,探索轮滑运动在幼儿园的研究。在轮滑实践中.幼儿的体育兴趣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