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女创作家,她独特的空间叙事写作手法,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因而,就萧红代表著作《呼兰河传》中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概述小说中空间叙事的写作艺术结构,并分别从人物内心情感空间、反讽暗喻批判空间以及中断时间获取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从而体现出《呼兰河传》空间叙事对传统小说写作形式的突破,进一步彰显其珍贵的文学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着力点不再是《生死场》中男女性别间的对抗,而是转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女性自身思想局限,启发我们认识到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包含着社会的、文化的以及性别自身的许多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萧红这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伟大的女性作家进行分析,分析的依据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的是女性的思维,在女性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研究中,探析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或者是生命意识的改变与转变。  相似文献   

4.
萧红,原名张(?)莹,是活跃在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鲁迅先生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以及以  相似文献   

5.
李琦 《培训与研究》2006,23(4):10-12
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萧红《生死场》的叙事模式独具一格,它标志着萧红文体由探索向成熟的转折,在萧红文体研究以及在中国现代小说结构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五四以来,一批作家独辟蹊径创作了散文化小说。萧红接过散文化小说的旗帜,并根据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写作风格,创造性地完成了多部优秀的散文化小说。《呼兰河传》突破了以叙事为主的小说结构模式,以浓郁的情感代替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群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代替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刻画,以自由化的诗歌语言唱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寂寞。  相似文献   

7.
摆脱《呼兰河传》是寂寞之作的误读,萧红在小说中展现了谋虑深远的叙事手法。采用空间叙事,她刻画呼兰河静止的愚昧状态;用儿童视角来展露成人世界,她的复调预示着不可复归的伊甸。而更重大的主题是萧红通过描写呼兰河人的愚昧寻找到了改造国民性的另一种方式——以愚昧对抗愚昧。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作家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生死场》有着主题意蕴上的对应关系。作者的现实性作意图其实是一以贯之的,由揭示苦难到寻求解脱之道,从观照现实到回归自我。荒原的苍凉、幽径的深邃中都积淀着作者对生死两极之间“人”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尹奕歆 《作文与考试》2023,(Z2):186-187
<正>萧红:《呼兰河传》作者介绍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回到香港以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相似文献   

10.
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其小说《呼兰河传》以呼兰小城为背景,向世人展示了旧中国下呼兰河人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生命的悲剧,在深刻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融多种文学特质于一体,其中蕴含着的思想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了悲剧色彩。作家萧红通过描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寄寓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与讽刺。基于此,从《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切入,分析《呼兰河传》悲剧意识的源头——萧红的生平,进而对《呼兰河传》这一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代表作的解析,揭示出萧红小说创作文学独创性所表现的三个方面是:主题意蕴的多重性及深刻性;介于小说与散文、诗歌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颇具特色的小说语言。  相似文献   

12.
紫陆 《初中生》2012,(17):36-39
正【导言】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是中国近代最具才情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相似文献   

13.
萧红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既是她对生命存在的内在思索,也是心理体验的外在体现。文章通过萧红小说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探讨,分析其创作心理的变化,以此透视萧红生命观中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14.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小说,被称为30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的小说大都取材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呼兰城,她的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这块土地上的风貌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小说,又被归于30年代的抒情小说之列,这是因为她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着诗意和强烈的主观色彩。《呼兰河传》正是以上两个特点结合的代表作,是萧红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的重要作品,但是与其它同类小说比,它又是十分独特的。本文试从《呼兰河传》的思想内容方面评价萧红反映生活的独创性,以及深度广度和力度。《呼兰河传》反映生活的角度是很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完成是在她短暂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借助心理学的观点,从萧红的人生体验出发,揭示了萧红在疾病缠身,精神孤寂的情况下,创作《呼兰河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相似文献   

18.
萧红中篇小说《生死场》在叙事特点、修辞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中能体现出其小说创作的一些带有总体倾向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一个颇显特别的文本,体现出一种特别的个体性,尤其是小说中那别类的散文化叙事风格,萧红确实用带有一种含泪的微笑回忆寂寞的小城,小说仍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  相似文献   

20.
《呼兰河传》是萧红继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之后将个性化写作方式运用得较为纯熟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表现在:首先是抒情诗式的文体特征,它淡化情节,浓化小说的情味,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观感很强的立体图画,具有散文的内质美;其次是主角的易位,由传统的以人物为主角转换为以小城为主角,拓展了表达空间,增强了小说的厚度;最后是小说结构的重新组织,它改变了传统以时间、因果关系来组织情节结构的方式,代替以流动式的情感为结构,着重建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