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国际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日渐加深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跨国企业既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获益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资源。只要基于互利互惠,找准合作交流的契合点,借助跨国企业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陈映锜 《当代传播》2022,(1):71-73,86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由谁去讲、话语权和主导权如何把握,这是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本文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以国内话语等同或代替国际话语、讲故事主体缺少协调性的问题,提出了下好先手棋、全面立体发出中国声音;注重中国话语体系的讲述方式、提高中国声音传播的有效性,厚植中国话语体系的...  相似文献   

3.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目光日益聚焦中国,想要对外展现立体的、丰富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地区故事是最好的路径之一。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重要的宣传部门,在讲好新疆故事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讲好区域故事的重要意义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县级融媒体讲好新疆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业天生具有“讲故事”的优势与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出版人的崇高目标和使命.本文结合中国出版行业现状,针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出版物对外传播提出四条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以期使更多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讲什么”“跟谁讲”“如何讲”的现实问题。文章着眼于国际传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用外语精准表达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进行平等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深讲透中国故事的能力,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子璇 《今传媒》2023,(4):11-14
“讲好中国故事”是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对外宣传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要求和战略部署,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梳理了2013-2022年发表于CSSCI期刊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论文,通过量化的方法统计了相关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发现相关研究的主体同质化程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拓展“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创新方法维度、强化跨平台的应用,并关注新媒体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增进与世界的友好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要力求“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本文旨在探索利用海外多元主体,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来华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精准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传播要素,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西藏的对外传播不仅关系到西藏民族地区的形象建设,更在整体层面上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媒体立足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对外宣传中精准发力、以事实为基准,致力于讲好西藏和西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本文以西藏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国际报道为例,分析了讲好“西藏故事”的故事题材,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对外讲好“西藏故事”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奕沣  胡明青 《视听》2023,(4):147-15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成为对外传播的重点任务。作为党和政府倡导的话语建构,在面临对外传播主体多极化、渠道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的当下,讲好中国故事应当成为阐释中国理念的原生驱动。透过YouTube平台上广西网红“陆仙人”视频爆火的案例可知,在讲好中国故事层面,应从微观个体、网红经济和故事贴近性等方面入手,丰富故事的内涵和表述,从而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1.
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确立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以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为目标,在统筹全局、创新方式、拓展路径等方面下足工夫;要以"敢讲"+"善讲"的姿态和作为,让世界更充分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全面走向世界,为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更强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地方主流媒体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讲好新闻故事,做活宣传工作?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历年来参评国家、省、市新闻奖的作品为例,对新闻作品如何做好开篇布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胡园园  毕蕾 《传媒》2023,(1):61-63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纪录片《数字里的中国》把抽象的数字语言转换成观众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联想的日常生活场景,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其选题内容注重“数字化”,聚焦社会发展;故事表达注重“趣味化”,调动观众兴趣;传播语态注重“国际化”,让全球观众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润 《传媒》2021,(5):56-58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是宣传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地方广电媒体要贴近群众、开阔思路、深化融合,不断探索在本民族、本地区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抓住了内容与平台的融合机遇,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发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中国故事选题视角;紧扣时代社会发展脉搏,以小窥大构建故事层次;重视顶层设计统筹把关,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国际传播为基础语境,聚焦网络文学“为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能讲好中国故事”两大理论命题,提出由故事层、媒介层、关系层构成的网络文学三元本体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中,故事层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性和中国性,媒介层和关系层表现出具有跨媒介叙事和全球性数字叙事特征的媒介性,三大特性赋予中国故事立体化的精神内涵、本土化的文化气质和全球化的开放语境,从而构建国际传播视野下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并在此后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当前,亟需从业者坚定"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强化讲好故事的文学素养,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四力",增强国际对话能力、融媒技术应用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芳 《采.写.编》2021,(2):117-118
中国故事有中国风采、亦有中国文化与自信。融媒时代悄然来临,新闻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重大。借此,探讨了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厘清了融媒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四条路径。旨在引发当代媒体人思考,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不懈努力,让中国故事讲出道理、讲出文化、讲出大国风采。  相似文献   

20.
刘越山 《新闻战线》2022,(13):89-91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博弈也从未停止。我国新闻媒体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脱贫故事和特色故事,不断建构中国话语叙事体系,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