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2008年,外部性因素对都市报的生存、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减负”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成本,同时也要控制风险。2008年的都市报创新,更多表现为压力下的求生之变。  相似文献   

2.
赵列萍 《新闻知识》2006,(11):44-45
近几年来,报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都市报发展势头一日千里,同时挤压着党报,使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众所周知,受众的注意力具有“零和效应”,即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并且是得失平衡的。《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以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报业在经历了20年高歌猛进后。目前已经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态势,进入了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典型表现则在于广告经营额的下跌。党报身处其中,有都市报和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的两方挤压,生存可堪忧虑。许多党报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其表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都市报发轫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贵州都市报》,此后三五年间,许多中等以上城市都出现了一份甚至多份类似的报纸.都市报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在20世纪末的几年里都市报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报刊理论界已开始关注其内含的危机,并积极为其转型出谋划策。2005年,都市报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都市报发展开始进入“冰河期”。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京城报纸媒体为代表,中国都市报广告经营额出现了急剧的下滑。面对这种情况,业界、学界不仅为其原因争论不休,更有人对报纸的前景作出了极其悲观的预测。本文试图探析导致2005年报业“拐点”的原因,阐述此“拐点”对于传统报业经营策略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报业“拐点”中都市报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二伟 《新闻界》2006,(3):83-83,77
2005年被称为中国报业的“拐点”,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中国人们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超过15%。①作为平面媒体主力军的都市报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很多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纸今年惨淡经营、入不敷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②关于都市报生存危机及其发展走向的讨论不绝于耳。一度风光无限的都市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遭遇如此尴尬境况?能否走出目前的困境、延续辉煌?困扰都市报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在做的:新一轮创新开始 中国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过去十年中报业最大的创新,是都市报的出现,而新一轮创新刚刚开始.新一轮创新不是主动、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挤压下,报业不得不创新.刚刚过去的3月,出现了几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8.
众智 《青年记者》2007,(10):83-84
都市报所面临的形势 中国的都市报最早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报业中最具实力的纸质媒体。然而自2005年起都市报发展进入拐点(有人称为“冰河期”),具体表现为,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2006年都市报广告收入又创新低(媒体调查最乐观的结论是同比增长了5%,多数媒体调查认为同比下滑2%以上),面对这一局面,一种观点认为“冰河期”是暂时的,冰冻之后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本人认同另一种观点:都市报由盛到衰是发展的必然。理由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去年发展速度放缓了下来,有的同行甚至说报业发展遭遇了“严冬”,走到了“拐点”。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2005年确实是中国报业经营的一个拐点的话,那么,到今年五六月份,迎来这个拐点刚好两年了。在这个时候,堪称中国报业高地的广东报业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传媒界刮起了一阵旋风,概括起来讲就是:都市报遭遇寒冬,纸质传媒面临网络媒体的挑战。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预测此为报业的“拐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等更将其作为2005年中国报业的第十大“关键词”。那么,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编按]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以来,业界对报业发展的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甚至有人说已经进入了“寒冬”时期。坦率地讲,我不太赞同这个看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兴起,报业发展确实遇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既成产业主体,都市报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人和实践者.可以说,正是产业暴利期的存在,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问内成就了一批业绩优良发展迅速的优势都市报,而这些都市报也正在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4.
王平 《今传媒》2005,(12S):54-59
2005年11月1日,南京。“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召开,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报社的总编、社长们在年会上更象是传统报业的守卫者,在共同回顾都市报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悲壮”地发布了《南京宣言》。让十年来辉煌的都市报开始泛起一丝苦涩。 这份“宣言”背后,无疑显示着中国报业在新的时代环境及发生于其间的社会变革面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市场危机、技术危机扑面而来,严重地威胁着报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报业向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屡遇坎坷:2005年起报业广告增幅下滑,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发展遭遇“增长天花板”,既有运行模式受到挑战;当互联网风靡全球,新浪、搜狐风生水起大幅获利之际,传统报业把目光投向网络,几年实践下来,却发现自己的网站并不赚钱,绝大部分新闻网站处于影响力低下经营亏损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都市报做为一个全新的报业种类在中国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都市报作为大众化的纸质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俗”化特点。都市报的“俗”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通俗”,而不是献媚于少数人的“低俗”,更不是为追求“卖点”的“庸俗”。都市报的“俗”化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1):33-33
2005年11月,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在<中国报业>杂志宣布,他此前做出的"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的判断,已经"被几个月来的事实所印证".这位频频高调亮相的传媒人物进而发出盛世危言,认定中国传统报业已经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2005年,中国报业的发展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和冲击。于是乎,报业发展进入“拐点”、遭遇“寒冬”之声在学界、业界弥散。不管学界、业界时报业发展的前景如何描述和预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报业的发展将面临一场新的挑战。如何看待报业市场出现的潮起潮落现象?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本刊特请杭、宁、温三家报业集团的负责人和资深报人,就这些问题发表意见,和媒体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报业面临冬天”、“报业经营出现拐点”等诸多低沉的观点中,作者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数字和报业经营的业绩,理性、客观而又实证地分析、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好又快地发展报业经营的举措和思考;鲜明地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报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