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的92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灾后幼儿教师的应付方式、主观幸福感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灾后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取样幼儿教师较多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所采用的应付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中“求助”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自责”因子有碍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所幼儿园的15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2)"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四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01);(3)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4)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高校教师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增强幸福感体验,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广东省5603名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较多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校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助、解决问题、幻想等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尤其是求助和解决问题,在提升生活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极其显著.而自责、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则会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特教学院121名听障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本样本组中听障大学生焦虑的平均得分为47.81±7.4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4.9%,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4个应对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退避对听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自尊心理是否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变量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尊总分(r=0.430,P0.001)、朋友支持(r=0.513,P0.001)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0.611,P0.001)呈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以自尊中介于主观幸福感.结论 :1犯罪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由社会支持和自尊等因素预测;2犯罪青少年的自尊心理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硕士生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263名硕士生进行了家庭环境和应付方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硕士生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知识性、亲密度对解决问题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组织性、控制性、娱乐性对自责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娱乐性对求助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娱乐性对幻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组织性对退避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硕士生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付方式;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娱乐性、知识性对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付方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社会支持状况对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28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师范类大学生在应付方式各维度上的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应付因子。2.自尊与每种应付方式都有显著相关,而社会支持只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3.自尊与社会支持对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对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应付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⑴大学生在总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只有大一与大二间差异显著。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一最高,大二显著高于大三;⑵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消极情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正相关;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孤独感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应付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90名大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女大专生在求助、幻想、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可以预测大专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被试研究对象考察了应对方式的特点、性别和专业差异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专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男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女生多采用求助策略;文科学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理科生倾向于自责和退避;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