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欣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117-119
汉民族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情感记忆的重要符号。近年来,重视传统节日的呼声日渐高涨,但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的全方位思考却相对滞后。本文从传承节日的物质文明、重视节日的祭祀文化和增加节日的娱乐元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引起人们对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普遍遭遇了困境。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需要完整的法律保护。因此应当通过各效力层次的法律文件,规定可行的保护措施。运用政府规章把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学校应从传统节日仪式、传统节日故事、传统节日诗文等角度全方位挖掘资源,在生命教育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节日保原味的同时增添时代气息。教育者要用时代"语言"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节日中的生命教育更具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一年当中的传统节日,阐述其与生命中每一个特定成长阶段的相关性,不仅能够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理解传统节庆的意义,而且能够从中体悟到节庆与生命教育之连结。对我国固有之传统文化价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生命成长过程在传统节日中的传承意义,从而使生命更充实圆满。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双向互动中来完成的,但目前的文学传播与教育却是单向流动的,由占主流地位的汉民族文学向各少数民族流动,由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流动。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史课程,少数民族要一如继往地熟读汉民族经典,汉民族也应该全面系统地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学,汲取双方文学作品中所承载和蕴涵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从民族身份的认同升华到民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华东与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体育活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的今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军艳 《考试周刊》2011,(13):48-48
本文通过对印度传统节日洒红节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傣族泼水节之间的对比,发现两者虽然通过用不同的形式庆祝新年,但是都表达了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性的崇拜,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压抑后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体教育功能,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劳动教育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实现文化传承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新时代,探究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劳动教育的路径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通过挖掘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内涵,深入分析了传统节日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作用,进而揭示了传统节日与大学生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传统节日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与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仅首府乌鲁木齐市就有43个少数民族。民族教育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所使用的教材、语言都是以少数民族文字或语言为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从文化到生活习惯都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向着更先进、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作为少数民族教育来说。同样,与汉民族教育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之间的差异,少数民族教育与汉民族教育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族教材和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林幼莲 《时代教育》2013,(4):164-165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知识内涵。挖掘传统节日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认同,能激发幼儿"爱"的情感,符合《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华章》2012,(23)
本文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素质教育中体现的功能以及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融入素质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如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融入高校素质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汉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各有其来源与节庆活动内容,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即娱乐功能与狂欢性、祈福功能与宗教性、亲和功能与社交性、自然时序和时令性。与西方节日基于某种文化因素并由人为规定不同,汉民族传统节日是以自然节律为基础进而发展出诸多文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泉州畲族作为一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其教育一直依附于当地汉民族教育之中,缺少民族特色,制约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访谈与调查问卷,剖析泉州畲族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民族文化精神内蕴的体现。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有利于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增强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正在流失,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高度予以重视,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杨频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4):105-10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形成、演变和传承的过程,将少数民族众多的传统节日综合归纳为四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尹建玲 《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民俗元素,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教育价值,提炼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素材,积极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