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越来越被看作是推进社会平等的工具,并期待为全体人口创造更大的机会。因此,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确保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巴西高等教育政策的梳理,对巴西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概要介绍,对巴西政府为推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改进高等教育供给方式,完善学生资助手段,均衡质量和公平问题,是巴西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7,(2S):60-61
巴西一直被看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拉美国家的代表。这个国家长期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机会不平等,使得大部分人口并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受益。上世纪80年代,巴西出现了大范围的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退,因此而不得不实施了结构调整和公共支出的削减,给社会公共服务带来深刻的不利影响。巴西学校的高留级率和高辍学率是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在教育系统的真实反映。目前,巴西正在努力摆脱这一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实施“助学补助金计划”。  相似文献   

3.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把对话理论引进教育领域,提出了以平等、爱、谦逊、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为存在条件的对话观.保罗·弗莱雷的对话观给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走向教学合作、指向自我发展等新视角,并带来了构建共同学习型师生关系、积极发展批判性思维、实现课程生活化等启示.  相似文献   

4.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那么,如何才能让对话充盈整个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提出"教育即对话"的思想。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动态"对话"的过程,其要旨在于数学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提出“教育即对话”的思想。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动态“对话”的过程。其要旨在于数学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使富有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理论引入教育领域,提出了以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为条件,以反思与行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命名世界、改变世界的对话观。该对话观是真正革命的教育观,对我国当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教育平等:现状、对策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教育不平等通过其教育贫富差距、教育地区差距、教育性别差异彰显出来。为此,墨西哥政府通过政策规约、法律保障、措施落实以实现人民对教育平等的诉求。本研究通过把脉墨西哥教育平等背景、现状、对策,透视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与教育不平等、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平等的两难困境,揭示发展中国家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到教育质量之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平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人平等”理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绝对的教育平等是不存在的。现实中对教育平等的追求离不开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离不开教育代价的付出,离不开对平等与效益的权衡。因此,我们应当联系社会发展水平、教育代价和教育效益来理性理解和推进教育平等,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状态,促进教育平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提出教育即对话的思想.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动态对话的过程.其要旨在于数学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着人文的光芒,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到以税收资助教育的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人们才真正产生了对教育公平的自觉追求。其后的两百年里,教育公平随着教育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教育公平的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自由主义阶段、新保守主义阶段、第三条道路阶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目益凸显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但是,结合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分析,以及借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看,我国既需要完善已有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更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大学理念发展中表现出的多元性,开放性,终身性,平等性,民主性,完整性,系统性等特征,既是大学教育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社会,国家,群体和个人对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The policy package proposed by Psacharopoulos et al. in Financ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xploration of Policy Options regarding how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finance education is briefly examined. It is found wanting. By seeking to provide a solution applicable to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uthors ignore the specific national requirements to which policies have to respond. Cost-recovery and decentralization may not in every case lead to greater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Also, cost-recovery and greater efficiency have the potential of entrenching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促进教育公平是各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选取印度和南非这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分别从历史、法律、政策、财政等方面,梳理了两国政府在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以期为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女子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女子高等教育公平事关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文章在概述中美女子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基础上,从历史与发展、教育内容和目标、学生就业与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基于追求女子高等教育公平,从教育起点、过程、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毛泽东为劳动人民争取了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制度重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江泽民积极发展全民教育,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胡锦涛主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都将义务教育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当代国外义务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受到质疑,义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国与国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甚大;人口增长的压力成为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障碍。中国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应重点解决辍学率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海林 《中学教育》2011,(3):110-1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基础之基础。基础教育的公平历来就是世界各国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亦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选取印度这个和我国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国家,分别从历史、法律政策、财政拨款等方面梳理其在基础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以期为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e sexist division of labour, particularly in the occupational sector,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more emin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n in the developed ones, is reinforced by school textbooks.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hampering sex-role equality on the way to emancipation. Various Syrian school textbooks have been scrutinized and proved to be malebiased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Despite quantitative growth of education, the emancipatory quality of the school textbooks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The government has had the chance since 1963 to produce textbooks conductive to its promise of sex-role equality in education. The textbooks portray males for a bustling world of decision making, while conditioning the females to seek fulfilment in the background where servitude and support are the only requirement. Females are derogated and victimized. These contents, which are internalized at school and reproduced in society, certainly do not serve development. The exclusion of one-half of the population from contributing to the tasks of development is a waste of human talent which no society can afford. Furthermore, the sexist portrayal of females in Syrian textbooks is a pale reflection of Arab women in Arab history and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