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后劲生”现象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可以说,每个学校每个班都有,或者曾经有一定比例的“后劲生”。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智商和情商低于正常儿童的学生是“后劲生”。这样的学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调查研究,测定为4%,我国学者测定为6%,或者更多一些。造成“后劲生”普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还有教师对“后劲生”转化工作做的不够。  相似文献   

2.
如果能把语文后进生转化为语文"后劲生",这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和班级来说,都"善莫大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语罚";多暗示,少指责等方式,能够让语文后进生实现向语文"后劲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文里,“见”与“闻”有时是不大分得清的.李白《上李邕》:“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一作闻)余大言皆冷笑.”殊调或者可以见之,大言则如何能见?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相似文献   

4.
“君不见”是唐代歌行体中常见句式。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里“君不见”、“君不闻”不  相似文献   

5.
对“三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三生教育”实效性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三生教育”的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有效过程;做到“学、思、知、行”结合,深入浅出,正视矛盾差异,多正向激励,掌握并灵活运用主体教育、认知发现等,是对“三生教育”教学法的梳理;注重师德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是“三生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闻寡人之耳者(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闻”《辞海》第四义项为“达,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可按《辞海》第四义项作解,“闻”后如果补出省略的介词“于”,就和《鹤鸣》中的“声闻于天”结构相同了。那么“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为:“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过错),传达到我耳中的,受下等赏赐。”课本原注将“闻”解为使动用法,绕得圈子似乎大了些。二、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高一册《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7.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 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侘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诗中也有“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闻”之句,抒发了身处乱世的忧生之嗟。  相似文献   

8.
朱璟 《现代语文》2010,(12):63-63
《琵琶行》是苏教版高中必修四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是按照叙事诗的顺序,即“江头送客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琵琶女自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滴”、“重闻琵琶青衫湿”,来分析诗歌的。  相似文献   

9.
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和竞争。职校生毕业后即面临工作和就业,口语表达能力愈显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首先要“敢说”;其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多说”;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会说”。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职校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生源过杂,缺乏科研后劲;专业划分过细,且无明确的课程设置;教材趋于“本科化”,内容和形式过于僵化;导师“多导、乱导、不导”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严把招生质量关,以综合素质和专业研究能力为标准选拔研究生;二是规范专业设置,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专业;三是注重导师管理,确保导师“能导、精导、导好”;四是制订科学、合理、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闻,本义是听;但与听又有区别。听,是一般地听。闻,是听见,听入耳中。成语“听而不闻”,意思是说,听却没有听进耳中。我们从这一成语中,就能较好地理解“闻”与“听”的区别。下面专谈“闻”字:一、作听见解,如:“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枚乘《上书谏吴王》二、作听说解,如:  相似文献   

12.
《诗经·大序》在解释诗经的3种文体“风、雅、颂”之一“风”(民歌,多讽喻)时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剌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个“闻”就是触类旁通的“闻”,“戒”就是举一反三的“戒”,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似文献   

13.
《诗总闻》是南宋江西学王质历时30年而编撰的学术专,该书独创“十闻”之体,对《诗经》300篇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系统解说;自综所闻,自述己见,废序言诗,自成一家;提出“即辞求事,即事求意”,“今古虽异,人情不远”的诗歌接受命题,反对“纵横曼衍”、“遗本旨而生他辞”;对女性情诗多以“妇人”指称,缄口言“淫”;尝试比较批评,将屈原《离骚》、焦氏《易林》等与《诗经》同题材篇章并列品议,多发个人新见,富有学创获。该书被收录《四库全书荟要》,至今仍可作为《诗经》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献。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创办于1996年,其前身为“全国百强中学”路桥中学初中部。学校一直秉承“为学生谋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综合素质好、学生发展后劲足、重点中学升学率高”在当地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6.
"承"有"闻"义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有“闻”义,时贤多已论及。据本人调查,此义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魏晋南北朝用例多见,并沿用到唐五代北宋。“承”与“闻”虽是同义词,但两用法有别:“承”只能表“已然”,不能表“未然”。关于此义的得义之由,学界有“引申”说和“省缩”说两种意见。通过调查分析最初用例,以“引申”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望、闻、问、切是中国古代医学家独创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四诊合参”,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科学判断,从而对症下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教二十多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词义一般要注意两点:第一,某个词经常跟什么词搭配,产生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第二,把跟它有关的词儿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彼此的含义。第一种方法是观察语言环境,这是外界的;第二种方法是揭示词义实质,这是内在的。主观、客观一结合,认识词义就方便多了。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听而不闻。”既然“听”了怎么会“不闻”?再看看“充耳不闻,”“所见所闻,”“闻一以知十,”“百闻不如一见,”等等,可以悟出“闻”当作“听见”讲。而且,从“听而不闻”的比较上又可以见出“听”只是“以  相似文献   

19.
高职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课程,既具有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又具有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阔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数学应用、外语交际、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以及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因此,必须适当开设。但开设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并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教师要从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找到与专业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予以积极回应:提升培养目标,突出“现代性”、“优质性”以及“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优化培养模式,“综合培养”、“文理分向培养”、“特色培养”相结合,努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教师,以适应教师教育由终结型向终身型的转换;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学科与教育双轨、理论与实践互补、分科与综合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