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等问卷,随机抽取405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呈显著相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来预测职业成熟度。因此,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成熟度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表法对42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行为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求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职业价值观对学生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效能感的五维度心理结构问卷,对812名高职学生进行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量表法对330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状况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重要影响,两者联合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建议高职院校从改善环境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促进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和理论,并对国内外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一、二年级558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中笔者只设计了性别、年级以及生源等3个变量,并研究这些变量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生涯探索,对高职生顺利求职和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问卷》、龙立荣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以及Xu,Hou和Tracey(2014)修订Stumpf等人(1983)编制的《生涯探索问卷》对1082名青海省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生涯探索在学校及学科、性别、年级、居住地、实习满意度、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婚姻状况、与父母沟通的频率、与父母讨论未来职业发展、希望最终获得的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2)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与生涯探索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訾非编制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对400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目的是研究高职生消极完美主义现状.得出结论:高职生呈现出较弱的消极完美主义现状,消极完美主义各个维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过度计划和控制维度、过度谨慎仔细维度、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维度、犹豫迟疑维度、害怕失败维度;男生消极完美主义程度极其显著高于女生(p<0.001);高职生消极完美主义状况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职生消极完美主义状况在专业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职生消极完美主义状况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21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多维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尊量表(SES和自恋人格问卷测评,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低自恋组的完美主义倾向差异显著(r=-7.751);(2)完美主义、自恋和自尊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r=0.384、r=-0.275、r=0.305);(3)完美主义对自恋、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1.336、β=0.486);(4)自尊在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显著相关,自尊在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动性人格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399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借鉴美国心理学家Taylor和Betz(1983)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和彭永新、龙立荣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形成了《高职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三所高职院校的350名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修订后的《高职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高职女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然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对38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高职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3名按分层抽样原则所抽取的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分别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CS)。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完美主义人格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网瘾的强迫性上网与网瘾所致的人际关系健康指标受其影响最大;(2)其非适应性成分担心出错与父母期望对网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适应性成分条件性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完美主义适应性成分个人标准对大学生网瘾并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竞争态度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417名大四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这三个量表的性别主效应关系显著。在良性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过度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76):157-158
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李建伟等编制)、自尊问卷(SES)等对吉林省四所省属高师院校的714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性别、专业和年级等变量对高师生完美主义、自尊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2.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完美主义、自尊能够有效预测学业成绩34.6%的变异量。因此,适度提升高师生完美主义和自尊水平有助于其学业成绩提升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职业人格对个体的职业行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他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能根据个人人格特点选择专业,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使其职业人格特征与未来职业行为要求更加符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问卷》和《投入量表》(学生版)对420名高职学生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两维度得分排在最后;高职学生的社会经历对生涯成熟度有重要的影响,以学生干部且有社会实践活动者职业成熟度最高;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越高,学习投入的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职业决策延迟是指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出现职业选择的推迟或拖延行为,该行为很可能会使得个体丢失良好的工作机会。研究探讨了最大化决策倾向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决策延迟的影响。首先进行最大化倾向及后悔倾向量表的中文修订,在此基础上取样于实际的高职生求职群体,从态度和行为两个层面证明了最大化倾向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延迟的影响,并验证了后悔倾向在其中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为理解高职生职业决策延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职业咨询提供了心理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现实需要出发,采用美国职业专家霍兰德职业性向SDS测试量表,以云南省5所职业院校学生为职业人格培养测评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一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职业人格测评进行对比研究。基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6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成熟度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效能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城市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较高,而农村学生更善于解决具体问题,城市学生职业成熟度较高;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成熟度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学习者的人格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外语学习中被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完美主义是一种为自己设定高标准,不断追求完美的较稳定的人格特质.学习动机、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三大情感因素.完美主义人格会通过作用于学生个体的这三个情感因素来实现对英语学习这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